石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寒假生活一点都不比上学轻松 [复制链接]

1#

辛老师:

好久不曾写信了,寒假生活一点也不比上学轻松,且不说学校的30份试卷,年前年后的几乎每一天我都要上课,每天都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培训班或去培训班的路上,剩下的,便在做培训班的作业……

近日看了一本书,是余华写的,叫《第七天》,讲述了一个叫杨飞的人,婚姻失败,养父重病而亡,自己为了给养父治病,辞职,卖房,他死后七日的见闻。

这本书最早是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并表示不建议我们阅读,但众所周知,对一个孩子而言,做某件事最大的动力就是禁止他做这件事。以我看,这本书固然有对社会的批判,但也完全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而故事的抒情也给其悲凉的底色缀上些许温暖。全书大致分为“殡仪馆见闻”“我的故事”“张刚和李某的故事”等六个组成部分,百度百科上称之为“蝉蜕叙事”。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意味。比如,三年前墓地是元一平方米,现在是3万元一平米,文中还写道殡仪馆有两个炉子,一个进口炉,一个国产炉,VIP客户烧进口炉,普通客户用国产炉。还有什么和尚在超度所说的元可转世去美国……或许这个活着的世界有着太多的不堪与无奈,相较之下,那个逝者的世界反而更美丽、温暖,让人向往,那里叫做“死无葬身之地”,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切人世的仇恨和苦痛都无法在那里生存,而那里的人可以获得永生。

或许这入天堂般的“死无葬身之地”便是对人间最有力的嘲弄了吧。这让我想起了近日看的一部叫《妙先生》的电影。在彼岸花的影响下,人们变得冷漠贪婪,而没有了彼岸花,人间又会变回那个美丽的样子,或许正是那朵彼岸花无法穿过生死的障碍吧。

那彼岸花是什么呢?其实余华笔下的活人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人世,而那“死无葬身之地”,也并非是现实的。人间,是将它们合起来——有冷漠,有温暖,有苦难,也有幸福。人间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人间是上帝与撒旦共舞。

张家鸣

.02.07

嘉嘉:

为你的忙碌寒假找点平衡——我等伴读的日子也不好过,就拿小韩游泳班来说,每天来回折腾六十多公里,一待就是一个下午,作为老母亲,心力相当憔悴。每天不是猫在星巴克就是躲在肯德基,这些地方动静较大,某根本不能静心准备任何方面的东西。眼睁睁地看着时光流走,自己却得不到真正的闲暇与休息。

好在上午小韩的学习内容只有半小时网课,我的时间便稍微富余一点。

上午强打精神继续啃《诗经》,一边参照着李山老师的析读,一边呲牙。不弄虚作假地说:这部中国最古老而浪漫的诗歌总集,真的是,不好读啊。总是看完后面的前面就忘了,而且一边看一边翻字典,搜百度,查含义,诘屈聱牙的生僻字一抓一大把,看得我眼泪汪汪的,恨不得把眼睛拿出来刷洗一番,以求它输入的进度条能快些许。拿阅读速度来个类比的话,我看小说大概是飙车,啃《诗经》就是溜溜达达散步了。而且属于步伐急不起来的那种,相当磨人。不过,这种感觉也还不错,有一种下里巴人误入阳春白雪之境的奇妙感觉,一面觉得自己在知识面前渺小、粗鄙而可怜,一面又偷偷欣喜,欣喜于能够跨越几千年同古人隔了时空握手寒暄。

一树桃花风调夭夭,枝上繁花光色灼灼。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篇》里有类似点评《桃夭》篇的句子,原句我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我今天翻动书页,嘴角越翘越高,因为突然想起来一位老师的话,他说很多中国人取名要追求意蕴,总喜欢贯彻一个概念,叫做“男楚辞女诗经”。实则,这些命名者大概连完整的《楚辞》《诗经》都没能通读过哪怕一遍。此言实在有理!能够于喧嚣世道里静心不谋功利地啃读诘屈聱牙古文者,稀少至近乎绝种,大不易。当然我不属于此类无欲无求但为文喜的人,我抱有私心。

《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好,从上面两篇中摘录一下,古言小说中叶家三姐妹的名字,齐活了:叶蓁蓁,叶萋萋,叶莫莫。来,脑补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恨世仇情杀纠葛之歌吧……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一部《诗经》到底供养了多少小说!

追本溯源,浪漫的诗经里有苦难的存在,但是采集官们还是将彼时芸芸众生的嫁娶耕作、戍边春思同国家的宏图社稷放在了同一本大集子里,浩荡又温婉。不展开作评析了,因为有不懂装懂之嫌。(主要是因为确实没懂)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暑假的时候,你跟小韩一起去滑冰之前,你在书房写作业,后来出来问我是不是在写小说,大概是看到了桌上扔着的几页潦草的不能再潦草的小说大纲片段。那个时候我的确是准备编一个故事的,当时题目还想好了,准备叫“不下楼轶事”什么的。今天想起这点,是因为你提到了余华的《第七天》,里面有个非人间非地狱非天堂的存在——“死无葬身之地”。品品这名字,是不是感觉有点妙。(不要问不下楼,问就是胎死腹中,苟了几万字后面没时间了就断了思路,坑仍在,土未填……)

余华的作品我看过几部,他很擅长描绘光怪陆离的世事,而且选材落脚点多取自小人物,笔法怪诞,语气戏谑,嬉笑怒骂中就刻画出长篇幅的浮世绘。我特别佩服。《第七天》是《兄弟》问世后第七年的作品,我这几天也读一读,谢谢你荐书哦。

早点休息,明天又是征伐的一天。

对了,我这几天同时在抽时间看两部影视作品,一是英剧《唐顿庄园》,一是纪录片《大唐帝陵》。一者为了练听力,二者为了旁门左道地避过唐正史的艰涩而抓点有意思的大唐秘辛。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书故事架构用到了三省六部制,尚书侍郎一大堆,光禄寺、大理寺、钦天监、宫变*变夺权之类,乌七八糟的,我得回归历史去瞅瞅作者是不是偷偷拆了李唐家的祖坟。顺道给自己洗洗脑子。

辛老师

.02.0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