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教故事等一朵花开 [复制链接]

1#

最近,因为拙荆已经转身成为书法艺术的教育家,我开始成为家庭煮夫。今天上午我去厨房烧开水,等着放水的过程中,便抢着把堆在洗碗池里的碗筷洗掉,这时,一抬头,发现窗外防盗窗上的百福花盆里,有一柄筷子长的花茎已经跃然眼前,细看去,它扁扁的,绿中带紫,花茎的顶头,是一指长的扁形花苞,暗紫色,苞尖有微微的嫩绿。花茎的旁边,是一根半根筷子高度的另一根花茎,也是顶着扁扁的花苞。看来,今年的对兰,就要开放了!

对兰的养护,其实非常简单,土壤松软肥沃,定期浇水施肥,保持充足的阳光,行了。它不那么娇贵。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也就是昨天不在家,怎么就突然长了这么高的花茎了?前几天看这盆花,还只是几片肥厚深绿的叶子,今天看去,叶子已经被剪断,看来是遇到变故,经她收拾过了,花茎还能这么肥硕饱满,看来生机勃勃啊!

中午遇到她,告诉她花茎已经蓬勃,她说,前两天已经叶子败坏,她以为花已经不行了,于是清理了叶子,没想到,这花的生命力,居然如此旺盛。

还好。我内心里庆幸着。

据说有一个人买下一个院子,院子里有杂草,有人建议清理,他说等等,第二年,春风过后,百草丛生。于是,他发现院子里,哪些是奇花异木,哪些只是杂草。如果是年前就进行清理,就一定是良莠不分,玉石俱损了!给植物以岁月,自然植物就会各自表现了!

白居易在《放言五首·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与植物相比,人更复杂。既有表里不一,又有今是而昨非。所以古人说,盖棺论定。一个人,只有盖棺之后,才不会再有变化,各种评论,才会确定,再也不会改变了。

这一学年,我过得有点艰难。估计跟我一样感觉到艰难的,不在少数。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结束,我们班就有几个孩子被严肃处理。处理的是他们,煎熬的是家长。过去乖巧听话的孩子,怎么时候变成这样顽劣不驯呢?这种顽劣不驯的状态,又是什么时候能够过去呢?顽劣的孩子,焦虑的家长,压抑的老师,混乱的氛围,持续将近一年,确实是令人烦闷的。

因为班级管理的压力,于是他们班提前召开了家长会。在会上,我交流了我们班两个老师的儿子在高一时顽劣不堪的表现,安慰大家,只要忍受过眼前的时光,孩子们会有一个令人惊喜的表现。

此后,家长们和我交流的时候,常常会提两个问题:一个是,究竟什么时候,孩子会觉醒呢?越晚觉醒,就越晚了!一个是,万一一直不觉醒,那又怎么办呢?

每个孩子,觉醒的过程,因人而异。既不能确定孩子觉醒的时间,也不能确定觉醒的程度,更不能确定觉醒的过程。这一切,只能交给时间去解答。

第二个问题呢,更是无可奈何了。生孩子这种事情,是最不靠谱的。既不能选定品种,也不能明确品质,甚至连长相都无法提前确认。完全不包邮,只能靠自己肚皮运输,单是运输就得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一路还有许多风险,投资无数,回报无望。如果你最终发现,这是个不会觉醒的“哑弹”,估计最后也得认了。反正你栽种的这棵树,这根草,这朵花,它就是这样,你只能认了。

每一个家庭,养育孩子,其实不是一种投资,而是一种消费。投资呢,总想着回报,总想着我要怎么怎么的赚回来。消费呢,就是我花这个钱,我乐意,我需要。花就花了,譬如买个洗衣机,谁打算买了再卖,赚点差价呢?无非是买了,享受了它的服务功能,行了。几年之后,老化,折旧,最后垃圾,扔了。

生孩子呢,是我愿意。生个孩子,陪着他生长,看着他长大,就已经是乐在其中,至于他的未来?俗语说,每个人都是自带饭碗来到这个世界上。意思是,他们自然会有自己的未来,自我的谋生办法,父母不用过分担心。

纪伯伦在《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这首诗里,却走得更远。“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因为他们的灵*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对了,你知道对兰所代表的的花语吗?它们原产于南美洲,后传入中国,因其花瓣色彩艳丽,犹如俏丽佳人在心爱的人面前翩翩独舞,希望得到对方的垂爱,但它花语所代表的情感表达并不强烈,反而有一种不敢主动追求的犹豫徘徊,隐隐表达出,仅仅停留在“渴望”的细微情愫。

孩子有自己的生命轨迹,在父母这里,只是像对兰一样,渴望被爱。

对了。对兰,不是兰,是石蒜科。对植物,对孩子,我们是不是还有许多误解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