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故乡桃李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医院哪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01217/8505703.html

(一)

故乡是什么时候变成风景区的?我竟浑然未觉。

画卷从管宁故里打开。这里是我的出生地。那个叫做“卞家洼”的小村庄,已经从地图上消失。它如今的所在,叫“金湖社区”。

其实很小的时候从老辈人的口中得知,所谓“卞家洼”并非是这样写的,而应该是“卞家汙”。记得我刚读小学时候的作业本上,还是写作“卞家汙”而非“卞家洼”。可是后来不知怎的,就改成“卞家洼”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小池为“汙”。深池为“洼”。原来我们的村庄,还是向前发展了的。

但无论深池还是浅池,我们的村庄,总归不在高处。而以“洼”命名的村庄,也不只我们一个。

与我们紧紧相邻曾经是一个大队的,还有个“小洼”。这名字本身就好似“卞家洼”的衍生体。就好比一户人家生了老大,正儿八经取了名字。后来有了老二,便仍以老大之名为名,只在前面缀一个“小”字。

那村庄也确实够小。最多也就四五十户人家。当然是穷,当然是落后。比我所在的“卞家洼”,还要穷三分。

可是那时候,哪个村庄不穷呢!

从我们的村子往西,走大约三里路,中间还要翻过一座不大不小我们称之为“西岭”的高坡,便能到达一个叫十字路的村庄。那里有我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时就读的母校。四年级时我才11岁,便要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去三里之外的十字路上学。那时候不是双休,一周要上六天课且早晚自习俱全。若步行,一天就得有三四个来回的“跋涉”。若是骑自行车,那道慢坡式的

小山岭我是骑不过去的,必得下了自行车,用手推着走。等翻过了山岭,再蹬车前行。

我那时候个子矮,我的两只脚,还够不到车扎子。我骑在大梁上,左一扭右一扭地,赶到学校去上课。

从十字路再往西,便是一条宽宽的马路,那可是一条能通客车的,大马路。如果要进城,就必得去那条路上等车。

我们不坐车。我们只是穿过了马路,去到了又一个叫做“洼“的村庄。它是“于家洼”。

那才是一个名副其实“洼”起来的村庄。它的西面北面南面,都有山,只在靠近我们这些村庄的东面,算是有处敞口。即便是这敞口的东面,也还是个长长的大漫坡,于家洼就蜷在这漫坡的脚下,像一只蜷着的猫。与它相比,我们的村庄,简直就是“大平原”。

那叫做“于家洼”的村庄,也是很小。但姓氏却相当的复杂。那村里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或者骑车,或者步行,赶到十字路来上学。他们中间,有姓李的姓杨的,姓解的姓*的,还有姓薛的。这复杂的姓氏让这小小的村庄,有了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因为不是一个家族,他们可以放心地在同村联姻而不用担心是否出了“五服”。

我们那时候小,班里同学也会闹个矛盾什么的。但若是牵扯到了于家洼的同学,你就得小心了。切不可轻易地“搬弄是非”或者说个“坏话”。因为保不齐他们之间就是亲戚,谁是谁的表兄表弟,甚至是小舅小姨。

其实我一直都困惑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在同村联姻。又不是多么富裕的村子,即便男生无路可逃,但若是女生,是可以通过婚嫁逃出大山的。但是,她们没有。

也许,闭塞在山里久了,便不再想那外面的精彩世界?

洼在山里的村庄,都是山岭薄皮。那沟沟坎坎的土地,自然长不了多少小麦或者玉米。

却是能生长桃树的。

那时候姐姐有个同学,叫李艾云。家就是于家洼。她圆头圆脸,胖乎乎的很可爱。性格也开朗。只是成绩并不太好,五年级还没有读完便辍学了。那时候小学没毕业就辍学的很多,连小升初都得考试,如果考不上,也会有好多学生辍学。不过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就得跟着父母,正儿八经下地干活。

李艾云就辍学了。她乐呵呵地,在家里种桃。我们没见过她怎么种桃,我们只是见她在收获了的时候,一个人骑了自行车,车后边载了用荆条编成的长长筐子,筐子里是毛茸茸的大桃。她逞强地骑在车座上,左一扭右一扭地,骑到镇上去卖桃。

也不知道她卖给谁了。反正那时候十字路还没有大桃批发市场,全国各地的客户,也还没有蜂拥而来。

也还没有,桃花节。

可是那桃子,肯定是先开花,再结果的。可是记忆里,竟全不记得有过桃花这回事。

许是日子太艰辛了。人们只顾了果实和收获,忘了还有绿水青山,花开灼灼。

那是我记忆里,整个的80年代。从初,到末。

(二)

十年寒窗。高中,大学。也曾短暂地,离开故乡。

然后,别无选择也毫无怨言地,回来。其实也谈不上有多热爱故乡,我只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落脚。

做教师的第一年,班里的学生和我一样羞涩。无论男生女生,个个乖巧。我很快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并且至今不忘。

李娜,品学兼优,颇有颜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长腿、电眼的大美女。她的腿是真长,长到被学校选拔为跳高运动员。她后来的最好成绩,是省里的第三名。她成绩好,性格也柔柔的,表情淡淡,从不夸张。学习就学习,运动就运动,没有多余的话。

当然考上了大学。她现在青岛,和老公一起创业。已经是两个男孩的母亲。

还有李志伟。这个单眼皮、高鼻梁、肤色偏黑却异常细腻的小男生,当年是我的课代表。他是我从教生涯中,第一任语文课代表。应该也是小帅哥一枚。却同样是腼腆的。他喜欢穿一件咖色条纹的学生服褂子,干头净脸,一个小孩儿。初一嘛,十二三岁,就是小孩儿。

也是大学毕业。他现在乳山的一家公司做办公室工作,是单位里名副其实一枝笔。他经常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