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让之,赵之谦;
一位“做实致精”,
一位“求异拓新”。
这两人碰到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先来看一段吴赵二人的互评趣事。
一日,赵托好友将自己的印蜕带给吴让之品评,并向其表达了深深的景仰之情:“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吴很感动,表示定会好好作评。
不过俗话说“三岁一代沟”,吴赵两人相差30岁,可能是因为中间隔了10条沟,吴在称赞了赵一番后,十分委婉地表明自己有点无法欣赏赵生动活泼的审美品味:“窃意刻印以老实为正,让头舒足为多事。”吴认为刻印要规矩稳健,大巧若拙才是审美取向,过于花哨的东西容易显得画蛇添足。
然而,吴老所批评的“力求表现丰富”恰恰是“弄潮儿”小赵不可撼动的审美观,一直走在书画印界时尚前端的赵实在无法认同,求赞美求表扬的玻璃心就这样碎了一地。
审美不同怎么做朋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于是就有了几个月后的反唇相讥。赵给曾经的偶像吴老作评曰:“十年前大为叹服……年力久,手指皆实,谨守师法,不敢逾越,于印为能品。”古人将画分为四品,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以逸品为上。赵认为吴默守陈规,不敢变通,不知创新,将其作品列为能品,言辞不可谓不尖锐,算是一场因艺术立场不同而引发的艺术之争。因此有说,艺术家少谈艺事,易于因观点不同争执不下。
二人虽风格不一,但皆善书印,传承先贤的艺术足迹,对后世颇有影响,
皆清代书印之大者。
二人之杰作,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势,
将在浙博共同展出。
“吴风赵格——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珍品展”
已然拉开帷幕……
(展览讯息在文末)吴让之(—),清代著名篆刻家、金石书画家。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扬州)人。其书印对后世影响巨大。赵之谦(-),晚清著名篆刻家、金石书画家。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浙江绍兴人。其书画印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次展览共分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
做实致精——吴让之书画印
本单元以吴让之书画印为主,其行草书纯学包世臣法,篆隶学邓石如,俱称妙品。篆书结构廋长,舒展自如,有吴带当风之妙,朴茂不及邓石如,而流丽有过之。隶书则中宫内敛,撇捺舒展,挺健遒劲。其篆隶在晚清书坛中有甚高地位。其绘画晚学,是书法篆刻之余事,传作不多,善画花卉,多法陈白阳,清容淡荡,颇可品赏。
而吴让之篆刻,以深厚的汉印基础糅合邓派篆刻。其特点是:使刀如笔,冲刀浅刻,流丽生动,健朴圆润。其对赵之谦、*士陵、吴昌硕等篆刻大家都有重大影响。
吴让之篆书七言联
吴让之花卉图轴
第二单元求异拓新——赵之谦书画印
本单元以赵之谦书画印为主。赵之谦是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尤其将魏书之笔法和体势直接运用到行草之中,可谓始创此格,独树一帜。在绘画上,善画花卉,兼能人物等,笔墨技法传承了“青藤白阳”、八大山人、石涛、金农等,构图善于取势,笔墨豪放,设色浓艳,雅俗共赏。呈现出金石书法入画,设色从俗,求异拓新的画格。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海上画派”的重要先驱之一。
赵之谦尤以篆刻成就及影响最大。其篆刻“初遵龙泓(丁敬),接学完白(邓石如),后乃合徽浙两派”,此外继法古鉥及秦汉印,广泛吸取秦诏版、汉镜铭文、钱币文字、碑版文字入印,善通书画之法于篆刻之中,达到其所言的“古印有笔有墨”和绘画那种“茂”的浑厚艺术效果,并首创以阳文魏书体刻印边款的先例。由于赵氏篆刻有诸多创新,学习明清流派鲜有不受赵之谦影响。同时,赵氏终年56岁,存世印作有限,其篆刻印章成为艺林珍宝。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赵之谦闽中名花屏绢本纵90厘米横22厘米赵之谦的花卉作品大都取于自然生活,写生对象极为广泛。这件绘于同治乙丑()的花卉屏,四幅分绘金莲、罂粟、石蒜和赤桐,为其忆客居福州时所见而作,造型精炼,设色明艳,工写兼容得宜,为其中年的代表佳作。
赵之谦魏书轴
第三单元承上启下——名人之书画印为了让观众能形象领会到吴、赵两位大师的艺术学习历程及对后世之影响,本单元特选择了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名家大师的作品,以及邓石如、丁敬等篆刻大师的作品,还有受吴、赵影响的*士陵、吴昌硕等篆刻书画作品一并展出,以飨观众。徐渭葡萄图轴纵.8厘米横94厘米以流畅的书法线条画倒垂的大写意水墨葡萄,藤枝茎叶和果实等画得自然谐和,所画葡萄水墨淋漓、层次丰富,力度和飘逸的灵动感表现得恰到好处。画上题诗是徐渭自己一生的概括。后人对徐渭极其推崇,钦佩之至。如郑板桥曾刻有“青藤门下走狗”一印,齐白石有“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徐渭、朱耷、吴昌硕)门下转门来”的诗句。朱耷独松图轴展览讯息时间:年9月22日至11月17日地点: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
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
请联系浙江省博物馆信息资料中心
编者:马上要接受吴风赵格洗礼的七弦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