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楼下的ldquo鸡毛蒜皮rdqu [复制链接]

1#

“哎呀,我们不接受调解的。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这个婚,我们离定了!”

“对的,你不用劝了。”……

陆家嘴司法所调解员王民本刚刚送走前来进行离婚前调解的一对夫妻。

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民本调解室负责人王民本

像这种诉前调解,他每天都要接待几起,有离婚纠纷,也有邻里矛盾……即使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居民们也愿意来让调解员给说和说和,出个主意。对于这种忙忙碌碌的调解工作,王民本说他已经习惯了,“现在大家的法律意识都逐渐提高,越来越愿意寻求法律渠道解决问题。”

今年70岁的他,算是一名“老法师”了。从之前任职的法官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便成为陆家嘴司法所的一名人民调解员。在他看来,这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在他喜欢的“法律”领域为人民服务。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来,陆家嘴地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而伴随着发展而来的,是外来人口汇集、外籍人士增多、社区矛盾既多又杂的问题。面对纷繁多样的矛盾,陆家嘴司法所的“老法师”们是如何应对的呢?聊起这个问题,王民本打开了话匣……

“民本调解室”

外籍人士汇集

邻里小矛盾频发

据了解,陆家嘴街道总人口有13万多,其中外籍人员有5千多人。这些外籍人士大多居住在几个特定的小区。来自不同文化环境,拥有不同生活习惯的居民们,生活在一起,难免会生出一些小摩擦。去年一年,司法所共接待处理涉外纠纷百余起,其中大多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引发的邻里纠纷。

陆家嘴某高档社区

22点,是外籍青年们丰富夜生活开始的时间,却也是习惯了早睡早起的中国阿姨爷叔们入眠的时间。然而露天BBQ的烟火、年轻人哼唱的外国小调,都让小区的老人们觉得健康生活受到了影响。而与之相反的,阿姨爷叔们每天清早的晨练声,也让这些外籍小青年觉得“新的一天到来得如此之早。”

“不过还好,大家都比较讲道理的。”王民本表示,这些因生活习惯不同导致的矛盾纠纷,大多由居委会的调解员出面沟通就可以解决了。

王民本表示无论是外籍人士、外籍华人还是本地居民之间,矛盾纠纷的产生主要就是由沟通不顺和误解导致的。他讲起了他前不久处理的一起因房屋漏水引发的纠纷。

事情的起因是楼上漏水漏到了楼下,楼下的住户是来沪做生意的美籍华人。物业出面处理未果后,楼下的女业主就想着直接找上门去解决。因为工作忙,所以她让自己的儿子和司机上门沟通。

但巧的是,当时楼上的男户主刚好出差,家里只有他老婆和女儿在。”他在电话里听他老婆说,两个大男人找上门,急得不得了,赶紧就往家赶。回来之后,他觉得是趁他不在家来欺负他家人,所以说话就比较冲了。“面对情绪激动的男户主,居委会干事在调解未果的情况下,请来了王民本。

“我们没有任何找事的意思,就单纯地想反映一下问题,希望他们能解决一下。”楼下的女户主一边哭一边讲述,“我们也不要赔偿,就想让楼上修一下,不要再漏水了。”

一面是情绪激动,觉得自己妻儿受人欺负了的楼上业主;一面是觉得委屈,担心遭报复的楼下母子。王民本先去和楼上的男户主沟通,讲清楚楼下找上门并没有恶意,只是希望解决问题。随后,王民本安抚楼下的女户主,告知问题已经沟通好了。

一场纠纷,就此化解。

保障老年人权益

“老法师”开良方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陆家嘴地区有很多小区建于改革开放初期,在现在已属于“老龄化小区”,社区居民多以老年人为主。相应地,社区接待的调解纠纷,也多围绕着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因此,“老年人的银行卡挂失”和“意定监护”成为了他们这里调解工作中的“区域特色”。

老人一旦生病住院无法自理,其养老金、银行卡无法提取,子女向社保中心、银行、房管部门交涉,答复往往是让家属带老人去医学中心做有无行为能力鉴定、法院宣告有无行为能力、居委指定监护、不服再起诉到法院……

“这一系列流程下来,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中间再出了什么意外,比如说老人去世了,那还需要去公证处或者法院办理遗产继承手续。”王民本看着今年上半年的相关案例接待统计,“去年一年,我们共接待了调解纠纷件,其中监护问题占接案总数的1/3,涉及存单(银行卡)继承问题的也有16件。去年全年一共接待群众法律咨询人,其中老年人就有多人。”

“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法律意识都越来越高,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想‘告到法院’,所以法院也是忙得很啊。”王民本一边说,一边爽朗地笑着,“但是去法院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要走流程,要有时间走流程。”

说到这里,王民本又想起了之前处理过的一个相关案例。前些年,有个小青年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张不常用的银行卡里还有块钱。他想取出来,银行要他开证明。他到法院一问,这一套证明开下来要三个多月的时间,杂七杂八的花费加起来需要几千块。“你说这块,他是要还是不要?”王民本打趣道,“但我们要理解,走流程是有道理的的,毕竟法律要严谨一些,才不会出纰漏。”

针对老百姓的诉求,王民本在探索中了解到,由于诚信的缺失,职业部门往往不敢开口子,哪怕1元钱,也要走流程。但作为民非社会组织,能否探索承诺制,让家庭无争议的监护、存款5万元以下的银行取款,都能以调解协议的方式予以解决?这剂“药方”,在这位“老法师”的心头萦绕。

今年以来,陆家嘴司法所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试行以调解协议的方式,将家庭成员或全部继承人通过调解方式予以确认,并承诺如有违反监护义务或隐瞒继承份额等情况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去年一年,在这种探索方式指导下,共处理完成监护问题25件,涉存单(银行卡)问题15件。

由陆家嘴司法所开具的“协议书”及其他相关材料,都得到了社保中心、银行、房管局等有关部门的认可。如果辖区内的居民有在办理相关问题上需要开具证明材料,这些单位会直接建议他们来陆家嘴司法所进行办理,司法所开具的凭证一样有效。高效的流程,同等效力的证明材料,更快的办好事情。

陆家嘴司法所做出的这种探索创新,让老百姓办事情更方便、幸福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更好更快与法院对接,

未来有待解决

陆家嘴司法所依托浦东改革开放桥头堡———陆家嘴社区的平台,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司法行*资源为社区居民开展了广泛的优质服务,尤其是在调解化解民间疑难纠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品牌,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

但与此同时,当前的调解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调解员在与法院对接时,往往会遇到信息缺失的情况,这对他们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障碍。

对此,王民本希望:“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在将案件转移过来时,可以将起诉书也一道发出。这样一来就更便于我们了解具体内容,明确当事双方的诉求。”

“民本调解室”墙壁

此外,如果法院在受理相关案件时,能及时将处理方式告知当事人,就也有利于调解效率的提高。讲到这里,另一位调解员俞惠民吐了吐苦水:“有几次我们打电话给当事人,当事人不了解,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去法院起诉的案件会转到街道调解。我们给他解释又要花去一部分时间。尤其是碰到对案情一无所知的被告方,我们解释起来就要更麻烦。”

在多年的工作中,调解员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在今年的《民法典》出台后不久,王民本就托人四处帮忙购买。如今,一本《民法典》已经被王民本学出了两本的厚度,满满当当的笔记记载着他对每条内容的感悟。俞惠民也在不断学习最新的行*法规,“熟悉法律也要熟悉具体的行*规定,这样才好给人家讲道理。”

王民本《民法典》学习笔记

两位“老法师”共同学习,相互激励。接下来,他们又将积极投身社区的普法宣讲工作中,打造陆家嘴“法治”街道,发挥自己的余光余热。

作者

刘家杭杨诗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