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乡党褚太后撑起半个东晋的奇女子 [复制链接]

1#

褚太后是我的乡*,她的家在禹州,她姥姥的家在太康,她婆婆的家在鄢陵,我的家在扶沟,扶沟在太康和鄢陵之间,离禹州也不远。褚太后和我相差一千六百多岁,因为宿命,我们在这个时代相逢,她踏着梦的云彩来到我案头,向我展示她非凡的一生——撑起半个东晋的奇女子。

褚太后的父亲是东晋的安东将*褚裒,他是名士,简傲高贵、声冠江南。他办事老练稳重,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够做到不露声色,他从来不对任何事物表态,更不评价人和事的优劣高低,这并不是他没有自己的见解,事实上他已经将所有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曲直褒贬他自己心中有数。桓彝说他是“皮里春秋”,谢安十分推崇他,说“裒虽不言,而四进之气亦备矣。”

公元年,褚裒的夫人谢真石生下一女,褚裒看到案桌上的石蒜开得正盛,便给她取名褚蒜子。褚蒜子天生丽质、大方优雅、器识非常,她继承了褚裒低调行事、悄然成长等全部优点,办事说话怡人、行为处事周全、思虑问题长远,晋成帝听说她的名声,聘其为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的王妃。

公元年六月初六,晋成帝忽然病重,他急忙召中书监瘐冰、中书令何充、尚书令诸葛恢、武陵王司马晞、会稽王司昱等入室接受顾命事谊。权臣庾冰道:

“国家现在仍然面临强大的外族*权,为国家计,应该立长者为君。琅琊王厚德穆穆,为而不宰,雅音四塞,闲雅以诚,镇物以默默,威静区宇,道宣邦国。而今国家艰难,应该立琅琊王司马岳为帝!”晋成帝想到自己两个孩子司马丕、司马奕的母亲张贵人之家并非当朝望族,她的父兄中也没有才、学、力、识出众的男人能够辅助幼子,又想自己继位以来,庾亮庾冰等对自己的扶持以及他的作为和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及影响。担心如果立母弱子幼的司马丕为帝,在他死后,朝廷会出现争权夺位的杀戮惨剧,几经思量后,他说:“琅琊王体则仁长,君人之风,允塞时望,朕意传位于他!”

六月初八,晋成帝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六月初九,司马岳即位,是为康帝。是年十二月二十九,琅琊王妃褚蒜子被册封为皇后,母仪天下。这一年,她刚满18周岁。

19岁那年,她生下儿子司马聃。身为皇后她的领着嫔妃们在后宫生活的怡然自乐,如果长此以往,岁月多么美好。然,灾祸总来得让人措手不及,她生子的第二年,她的丈夫司马岳驾崩,儿子司马聃继位。

可是,一岁的婴孩哪里会执*?领司徒蔡谟等人上奏说:“嗣位的皇帝自幼聪明过人,继承皇位,天下归心,万民仰赖。太后陛下为妇道规范,女中楷模,超过文王之妃太姒。昔日涂山氏使夏禹业绩光耀,简狄使殷祖兴隆,由于这些明哲的后妃,才使大业长久兴盛。我想太后陛下德操可比舜之二妃,仁善胜过文王之后,临朝摄*,可使天下安宁。

当今社稷危急,万民系命,臣等惶恐,一日万机之事,国家命运所期,天意所归,都在太后身上,不是冲淡谦让的时候。汉代和熹、顺烈二后,也曾临朝摄*,近世明穆皇后摄*的事,都是前规先例。臣等不胜惶恐,谨伏地上请。望陛下上顺祖宗之意,下念臣吏之愿,推公心,弘治道,以协和天人,则万国庆幸,百姓更生。”

褚蒜子深知,*权交替时节,由她来垂帘听*是稳定局势的最好选择,不然,定会内乱,于是,她化悲痛为力量,接受群臣的请命,下诏说:“皇帝幼小,当赖群公卿士扶持匡救,以报答先帝礼遇贤人之意,而且是先帝旧德泽于后世,先帝之命未曾掩息,祖宗的事业可以继承,皇帝只是正位于宫中而已。

然臣下所奏恳切周到,体现于奏书的字里行间,捧读未完,又悲又惧。想到先后如此谦恭自抑,只想顺从妇道,所以不拒绝群臣请求而临朝摄*,本是为国家考虑。我岂敢只固守住年幼无知的幼主,而违背先贤的意愿,即敬从群臣所奏。”

新*权伊始,媚权媚上、立规立威并行,按照惯例,褚太后的生母被封为寻阳乡君,一些朝臣为讨好她,上书说她的前母荀、卞二夫人也应追赠封谥,褚太后不许。褚太后的父亲是卫将*,经常出入宫中,他来宫中给她行臣子礼,她对朝臣说这样她心中不安,在她的意识里,父亲是一家之尊,给她行跪拜礼她有点承受不起。

太常殷融、征西将*庾翼、南中郎将谢尚都说:“父在一家最尊,君在天下最重。在家,行家人礼,在宫廷,行君臣礼。”褚太后听从,聪明睿智的她一举三得,即给了父亲好名望、也给了自己处下的好名声、也给了朝臣贤德礼上的好机会。板上钉钉的事,她一承让,皆大欢喜。

褚蒜子深懂人性,所以她能够在以门阀士族为主流的社会环境中让翘翘板儿平衡。她执*初期,庾氏、王氏弄权,她借何充之手扶持桓温与之抗衡,桓温不负所望,在褚太后执*没两年便消灭了成汉*权,收复蜀地。这一功绩,有效地抗衡了庾氏、王氏等旧权臣。

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要建立,为防止桓温成为新的权臣,她和司马昱一起暗暗扶持殷浩与抗衡,她又秘密会见桓温,把“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不要遗臭万年”的理念输灌给他,让其从心理上不敢、不愿意成为权臣。

朝局平衡后,她鼓励百姓课农经商、屯田落户,又兴办学校,倡议寒门入仕等,十几年下来,国力增强、民心安定,*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国土有了扩大。匡复中原是前几代君臣的心愿,可是最终都落空了,只在褚蒜子初临朝时代,实现了,虽然没有完全匡复故土,但是终究是有了进展。

晋穆帝司马聃15岁那年,褚蒜子归*穆帝,她下诏曰:“昔日遭受不幸,皇帝尚在幼年,皇权微弱,虚居其位。百官卿士都遵前朝之例,劝我摄*。为了社稷之重,遵守先代成规,勉力听从众议,不敢固守己见。仰凭祖宗保佑,俯仗群臣护养,皇帝已成年加冠,礼制已成,德望已备,应当南面亲*,治理万国,今归还*事,一切遵照旧典。”其高风亮节,让人敬仰。

褚太后担心她的还*会让一些人侍机添乱,她又亲手写了诏书给群臣:“昔日因皇帝年幼,又频遭艰难,含忧多年,内心沉痛。司徒为有尊位重德的亲近大臣,能训诫拯救弊端,王室得以不坏,实凭借诸公之力,皇帝已行加冠之礼,而四海未能统一,五胡叛逆,豺狼当道,耗费日增,徭役不止,百姓困苦。愿诸位君子思量筹谋,努力一心,辅助幼主,匡救往日不足,我将永归别宫,以终晚年。仰思家事国事,故以此抒怀并相托。”这一诏书,把朝臣放在了道德的高位,让有心生嫌隙者也收了心。

褚蒜子的还*,没有让穆帝有太多的不适,因为在她执*的这十几年间,她已手把手地教会了他如何处理问题,朝中局势,穆帝已胸有成竹,碰棘手的,他随时顾问褚太后。本着“替天行道,顺天行势”的宗旨,年纪轻轻的穆帝把江山治理得有条不紊。

可是,天嫉英才,穆帝18岁那年驾崩了。穆帝没有儿子,褚太后下诏迎立琅琊王司马丕即位,是为晋哀帝。哀帝不算是个糊涂皇帝,他对治国还是有思想和作为的,可是,他却幻想着成仙,迷信丹药。丹药皆金石所练,岂能当饭吃?可哀帝偏偏把丹药当饭吃,以致身体迅速坏了下去,卧床不起,更别说处理*务了。朝臣没有办法,只好请出褚太后再次临朝执*。

没两年,哀帝因食用丹药驾崩了,他也没有儿子,褚太后立哀帝的弟弟司马奕为帝。褚太后继续临摄*,她这不是贪恋权力,是因桓温渐渐坐大,有了非分之想,她担心刚刚即位的司马奕弄不住他,她要扶他上马送他一程。为了更好地平衡朝局,褚太后请谢安出山与之抗衡。谢安才、学、力、识不亚于桓温,褚太后深信他有能力与桓温抗衡。

扶助司马奕一两年后,她感觉朝局差不多了,就还*给他,想着他有司马昱等辅助,朝局至少稳定个十年八年没问题。可是,她一还*,桓温就作兴起来了,他造谣说司马奕不能生育,所生的皇子都是他的男宠和他的嫔妃生的,谣言传到宫里,褚蒜子非常厌恶,下旨让人彻查此事,可是朝臣中很多人不以为然,以为谣言动不了江山社稷的根本。

然,褚太后还*司马奕两年后,桓温亲自来到建康,上书请褚太后废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司马昱为帝。褚太后依门看奏章,看了没几行,说:“我本来就猜疑会发生这样的事。”奏章读了一半,叫人拿笔,在奏章上批复:“我遭此百忧,感念生者与死者,心如刀割。”此时的褚太后真的心如刀割,她如果不同意,担心桓温会兵变,一旦兵变,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会死于非命。为了少些生灵不被涂炭,她批复同意。

司马昱继位后8个月就驾崩了,司马昱临终时欲让桓温摄*,褚太后不同意,授意王彪之前去阻止,王彪之等人上书请立太子司马矅即皇帝位。司马矅年刚十一岁,没有能力把控这个摇摇晃晃的江山,朝臣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集体再次请褚太后垂帘听*。这一次,褚太后没有推辞,立即接受了,她太知道稳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了,孝武帝年岁小,没有执*能力和经验,她必须要扶助他几年,这是责任也是使命。

此时桓温病重,上书乞九锡之礼。袁宏拟撰的锡文,褚太后令他一改再改,拖到桓温病故还没有改好。桓温病故后,褚太后调*立相,时局达到新的平衡。四年后,孝武帝十五岁,她再次退居崇德宫,留下她一手扶上来的谢安辅助他,谢安倾心尽力辅助孝武帝,为江山社稷之稳定、黎民百姓之安康全力而为,一度,晋廷又出现了褚太后执*时的辉煌。

有人会说,褚太后如此有能力,为什么她不像武则天一样称帝呢?这正是她的伟大之处,褚太后睿智,她看穿社会、看透人性,深知在男人话语权的社会里,女人若要称帝,定会阻力重重、杀戮不止。重要的是她天性慈悲,她不愿生灵遭受涂炭,故而“称帝”“霸权”不在她考虑的范围之内,称帝是男人的事,男人的事男人来干,她只负责帮助男人把江山打理好,就是自己的使命与功德了。

褚太后有治世之能而没有贪恋权力之心,这是她之幸,也是东晋之幸。她拿得起放得下的气度,令多少男儿自愧不如。太元九年,六十岁的她病逝于显阳殿。朝中议论如何服丧的问题,太学博士徐藻提议说:“侍父侍君都应该做到敬。《礼记》上说:‘夫妻丧礼,丈夫按父亲丧制,则妻子按母亲丧制’,那么丈夫按君礼,妻子应按后礼。

为太后服齐丧,是母亲的丧制。鲁人讥讽违礼的祭祀,是表明对尊者之尊。今皇帝亲自奉祀康帝、穆帝、哀帝及靖后,尊重如同亲生,怎么可以尊敬为君,而丧服按本亲呢?应该行齐衰丧礼,服丧一年。”众朝臣都非常敬重这个从十九岁开始执*、历经六个皇帝、三度临朝的太后,孝武帝更是从心里感激她,于是,君臣一心,为褚太后行齐衰丧礼。七月二十八日,孝武帝亲自率领百官,为她举行的隆重而盛大的葬礼,把她安葬于崇平陵。

作者:颜华,原名李彦华,河南扶沟人。河南作家协会会员、郑州作家协会理事、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经贸学院客座教授。出版作品有《红楼梦问》、《颜华诗选》,《红楼十二钗生命美学解读》付梓在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