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国家一级文物藏在台州临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探秘
TUhjnbcbe - 2020/6/18 10:1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国家一级文物藏在台州 临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探秘


宋末元初龙泉青瓷公道杯


五代划线戏剧人物青瓷盘口壶纹饰


宋大晟应钟钲部一面铸有篆书“大晟”


宋大晟应钟钲部另一面铸有篆书“应钟”


宋大晟应钟侧面


临海博物馆坐落在东湖之滨,是一所综合性历史文物博物馆,它的前身是台州专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51年3月,馆内收藏各种类别的文物2万余件、古籍10万余卷。


走进临海博物馆仿佛让人置身一片“绿海”,密密麻麻的植物盆栽让人眼前一亮,不禁感叹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


近日,随该馆馆长徐三见先生一起,领略其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的风采。


五代划线戏剧人物青瓷盘口壶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1986年8月29日,临海市东郊鲤鱼山南麓毛纺厂基建工地出土了一件划线人物青瓷盘口壶,壶盘口四系,上腹外鼓,底略内凹,胎质灰*而不甚坚致,施青釉,釉色泛*,少光泽。壶通高26.6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13.9厘米,底径8.5厘米,口沿及一系已损,余皆完好,后经考证,证实此乃五代划线戏剧人物青瓷盘口壶,属于一级文物。


细看壶身,你会发现划线人物共两人,似为一主一侍,俱仅半身。主者头戴云巾,身穿衫状衣,右臂前屈,手举一马鞭状物;左手屈举过肩,横握一刀。面部略左侧,巾带高扬脑后,整个形象作向左方行进状。侍者在主者之左,头戴莲花冠,身穿团领袍,冠上双飘带,亦向右方高扬,面部正对,两手笼袖,状似低眉屏息,大小仅及主者之半,位置在主者的侧后方,有一定距离感,与主者同向行进。


整个图像最值得注意的是主者的云巾上画有一副人面的五官,这是超乎常理。现实的人不会在自身的衣冠间画上五官作装饰,这提示我们,所画的人不是常人,而是神仙道化一类的人物。唐代以来,道家编造的神仙故事已经大大流行,晚唐时,八仙的传说也诞生了,画中主者的衣冠已颇似后世所传吕洞宾的打扮,北宋时已盛传他曾“朗吟飞过洞庭湖”。因此,专家怀疑这幅画表达的就是吕洞宾策马凌空御风而行的情景。


令人惊奇的是,绘画和其他美术作品中以叠画人的五官来表现神仙道化的还从未见过。古代的神仙图像往往为羽人羽衣,或绘以云霞,表示腾云驾雾,瓷壶上的表现手法是崭新的,但它并不一定是创造的,业内专家认为这幅画所绘的是一种戏剧表演的形象。


近代京剧脸谱中有于额部叠绘五官以表示其人为怪力乱神者,元剧十二科中也有“神仙道化”一科,或即具有源流关系,其主从的位置亦颇符合现代演出的舞台调度,似皆可为证。


“与盘口壶伴出的还有开元通宝钱五枚,陶蛙一只。结合壶的造型、釉色等方面来看,其时代当在晚唐至五代。人物刻划在壶腹的下半部,线条草率随意,人物的结构也不大严谨,其目的显然不是出于装饰,而是窑工随意刻划而成,所描绘的内容也显然是当时戏剧表演形象在民间美术师头脑中的反映。”


这些都证明了从晚唐以来,台州确实是喜剧的繁荣地区,也说明以后南戏在温、台一带出现并非偶然。总之,它的发现,不但是一件极好的民间美术实物史料,同时,又是一件最早的戏剧表演形象的记录。


北宋大晟应钟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临海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宋代的宫廷乐器——大晟应钟。大晟应钟是大晟编钟的其中一件,制作精致,纹饰繁丽,由于未曾著录,外界知者甚少。


“这件文物是1951年博物馆成立之际从路桥收藏家杨晨手里征集的,目前依然保存在我们的库存里,不对外展示。”馆长徐三见说。


据了解,该应钟系青铜铸造,双龙纽、平口、面饰蟠纹,枚作旋涡形,通高21.5厘米,口径13.7—18.1厘米,壁厚6厘米,重6.25公斤。其钲部铸有篆书铭文,一面为“大晟”,一面为“应钟”。


大晟,是北宋末期徽宗创制的掌乐机构“大晟府”的标记;应钟,则是音律名,系周十二正律中的“六吕”之一,因为当时用魏汉律之法,所以大晟钟每编分正声、中声、清声三类,一套共有二十八枚。根据铭文,临海的这件编钟属于“正声”。


北宋徽宗时期,内有农民起义的不断冲击,外有辽金势力的威逼,*权岌岌可危,然而,赵佶却要粉饰太平,命文武百官重制新乐,设大晟府管理国家乐*,并专门设立“铸泻务”制作铜乐器。据史籍记载,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开始制作大晟乐,*和三年(公元1113年)五月三十日行大晟新乐,*和七年(公元1117年)十二月,因金兵南侵,罢大晟府,新乐的制成到罢府,只有短短的五年。


大晟编钟在当时铸造的数量甚众,然而留传至今的却屈指可数,而且,有的已经流出国外。目前见于著录的大晟编钟共有17件,其中8件现藏故宫博物馆,1件藏辽宁省博物馆。在著录的十七件中,有几件钟铭“大晟”作“大和”,据研究这是金人为了避金太宗(完颜晟)而将晟字刮去重刻的。所以,目前见到的明确铸“大晟”款的编钟,包括临海博物馆一件在内,实际上只有十件。


北宋亡后,金人将宋宫廷珍宝掠运而去。据记载,大晟乐器是在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二十九日被运走的,一部分运入燕京,一部分运往上京,故宫及辽宁博物馆所藏的大晟钟,就是这批遗物之一。临海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大晟钟,不知何时何缘流入台州,可能与高宗赵构避难台州有关,但无从考定。


宋末元初龙泉青瓷公道杯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1972年8月,临海罗家坑村民在湖头屿采挖石板建造猪饲料坑时,发现一座古墓,为文物行家金祖民同志所获悉,后将墓内随葬器物龙泉青瓷划花月影梅文碗、青瓷公道杯、龙泉窑青瓷粉盒(缺盖)征送临海市博物馆。


龙泉青瓷公道杯,杯高6.6厘米,其中杯体高5.7厘米,深腹圈足,口沿略外侈,杯中央堆塑一立状寿星,杯底有孔,其孔上升至寿星胸部下折至杯底,开一出口,故盛酒至八分即由底部溢出。


此杯胎制坚致,釉色淡青,匀净滋润,外壁上端饰有二道弦纹,腹部有低浅的菊瓣状垂直条纹,工艺水平较高。(图片由临海博物馆提供)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一级文物藏在台州临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