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人工快渗污水变清流
TUhjnbcbe - 2020/7/7 10:34:00

人工快渗,污水变清流


□本报李铁兵张文君通讯员张建岗


污水在沉淀4个小时后被输送到快渗池,经填料过滤后排放标准能达到一级A标准,整个过程不用添加任何药品,运行成本只有传统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的一半左右。这是近日在石家庄市藁城区故献村污水处理站见到的场景。


“这项技术还有投资少、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为彻底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打开了一扇门。”石家庄市环保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康永健介绍。


农村污水,盲区何以消除


故献是藁城区西部一个紧邻307国道和石津灌渠的村庄。近年来,该村4800多口人、四五十家商户每天产生的洗涤、厨房用水都通过明渠排入了石津灌渠,不仅污染了灌溉用水,也让臭水沟沿线的农家和商户叫苦不迭。


“过去,村庄建不起、建起了也用不起污水处理厂,村子、新民居和机场路沿线商户每天产生的污水只能水往低处流——流哪算哪。”70多岁的故献村污水站管理员张文*无奈地说。


为了消灭农村污水处理这个“盲区”,同时彻底解决污水排入灌渠的难题,藁城区环保局、农工委借鉴武汉、深圳的成功经验,从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人工快速渗滤”技术,让过去的不可能成为现实。


“在农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首先必须解决投资过大、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利用人工快渗技术建设一个日处理能力100吨的污水站,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村庄的需求,投资仅三四十万元,而且运行成本低,每吨处理成本只有0.1—0.3元。”污水处理站项目负责人郝雁*这样说。


截至目前,藁城区共在故献、蔡家岗、金庄、马庄、郭庄等5个村建立了这样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平均处理率达80%以上。


简单技术不简单


在故献村占地36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站看到,除了近七成的绿化就是一座类似玻璃温室的建筑。里面两个池子的表层铺着沙子,经过沉淀后的污水从这里穿越填料层,最后变成建筑物外面水池中的清水。池子里,几条锦鲤正在自由自在地游弋。


“污水通过地下管到达污水站后,先滤掉表层的油脂和漂浮物,然后进入预处理单元进行自然沉淀澄清。预处理后的污水经过管道的小孔均匀地喷洒到快渗处理单元的填料上面,经过不同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在过滤截留、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下除去污染物。”看着满脸疑问的,郝雁*解释说。


郝雁*告诉,人工快渗技术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模拟并改进传统渗透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和运行生产规模从日处理几百吨到十万吨,特别适合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进行污水处理。


在污水站的控制室,看到了一只耙子和一把铁锨。张文*告诉,这就是他作为管理员的主要工具。耙子的作用是,快渗池表层的沙子上面沉淀物多了,用耙子清理一下。铁锨则是定期给板结的砂土层松松土。


一个70多岁的村民,两把农村常见的农具,一个貌似简单的人工快渗技术,让农村污水处理这道难题变得不再难。


好事办好,需多方给力


在故献采访时了解到,人工快渗技术能够在这个村落地开花,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村私营、个体企业较多,村民较为富裕,特别是故献村所在的岗上镇经济比较发达,建设污水处理站和污水管的资金比较充裕。那么,这项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有利于水环境修复和污水资源化的好事如何推而广之呢?


长期从事农村环境问题研究的省农业厅环保站站长唐铁朝认为,农村地区分散型污水处理规模小,难以市场化,急需*策支持。各地应设置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专项基金,可将处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减排量纳入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把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纳入排污权交易体系,为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筹集资金。


农村污水处理站建成后,维持正常运行管护需要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为此,唐铁朝建议,应探索建立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建立管护队伍,以确保治污成果能持续发挥作用。


从石家庄市环保局获悉,除了首批投用的区5个示范项目外,目前,新乐小流村,正定合家庄、上水屯污水处理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也已竣工,预计年底前可投入使用。高邑、赞皇、井陉、新乐、元氏等县市也正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作,其中11个项目已集中开工,预计年底前投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工快渗污水变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