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有三信,分别是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明人程羽文做《花月令》“十二月:腊梅坼。茗花发。水仙负冰。梅香绽。山茶灼。雪花六出。”所谓水仙负冰,便是指水仙开花时,时值鱼虫游近冰面,天气即将回暖,百虫解蛰。
二十番花信风中,水仙花虽为小寒风信之末,盛花期时却正值春节前后。自然是古代文人雅士们“岁朝清供”首选之花。岁朝为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而清供为清雅之供品,这一天,人们以花、草、果、木、文玩、奇石供于案上,以求新春吉庆。
壹
好友王充道,送来五十支水仙
明代王世懋在《学圃杂疏》中说:“水仙宜置瓶中,前接腊梅,后接江梅,真岁寒友也。”水仙花姿优雅,气味芬芳,白花黄心,有“金盏银台”之称。一盆清水,点缀几块顽石,便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清供之花。
早在宋代,便有许多的文人视水仙为品性高洁的花卉,纷纷为之写诗做赋。比如苏东坡的好友黄庭坚,就有多首歌咏水仙花的诗篇留传后世。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那一年,黄庭坚因卷入新旧党争被贬谪四川黔州数年后,奉召回到湖北,在路过荆州时,在荆州做官的好友王充道为他送来了五十支水仙花,黄庭坚见之欣喜,不过一人对花独坐,终归有些寂寞懊恼,于是一笑走出门外,却见大江横亘波澜壮阔。黄庭坚以凌波仙子比喻水仙花,写下这样一首诗: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黄庭坚在另一首水仙诗中说,“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有人也据此诗推测,在北宋时,荆州正是当时水仙花栽培和繁育的中心。因水仙风雅,宋人犹爱水仙花,就连为人师表的朱熹,也曾为水仙花作《水仙赋》称颂水仙花的孤芳高格,他还写过水仙花诗:“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
不过,要说起对水仙花因爱成痴的,却不能不提清代的花痴李渔。李渔觉得自己有四命,春夏秋冬四季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他把春天的命托付给了水仙。不过,我总觉得李渔似乎将水仙花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像他自己说:“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所以他才会竭尽家财买水仙花,又冒着风雪从外地急匆匆地赶回南京家中看水仙花。
只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今天,传统的审美情趣亦随时代而改变。如今春节时,在花团锦簇、富贵逼人的众多年宵花新贵的环绕逼迫之中,素雅清淡的中国水仙花似乎就不再显得那么出众了。
贰
南宋辛弃疾,恨当时忘把此仙题品
水仙花,也称中国水仙花,不过在宋代以前,关于中国水仙花的记录和诗词却少之又少。南宋时辛弃疾曾作《贺新郎·赋水仙》一词,对着水仙花发出了“灵均千古怀沙恨。恨当时、匆匆忘把,此仙题品”的感慨和遗憾。灵均据传为屈原的字,后来为人们引申为善作词章的才士。魏晋时杂家王嘉著《拾遗记》在洞庭山一节中记载说,屈原自沉后,成为了水仙,其精灵常常出现在湘水之滨。而在更早的传说中,伍子胥死后,吴王以其尸沉于江中,魂魄也是化为了水仙。所以,水仙花自然而然常和屈原伍子胥这样的忠贞之士联系在了一起。
在中国的传统中,人们常用容颜姣好的女子来指代花卉,亦爱以容颜姣好的花卉来指女子。不过,水仙花却恰恰是个例外,无论男女,用水仙花来喻指却毫不违和。如黄庭坚的水仙花诗里,水仙便以梅花为兄,山矾为弟,这样几种早春开放的花卉,称兄道弟处在一起笑傲霜雪,亦如君子一般超凡脱俗清雅出尘。中国神话中的江妃、湘君、洛神、织女与河伯冯夷等众多仙人同样也是水仙花的化身,而以“沉江”的方式化魂魄为水仙的,女子便有娥皇、女英,而男子中有伍子胥和屈原。
不过,辛弃疾可能并不太了解,在当时文人眼中颇具君子之风的水仙花,在宋代以前,并非是诗人们忘记了将它进行品评赞颂,而是在此前更早的时候,水仙花还没有来到中国。
留存至今关于水仙属植物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唐代后期学者段成式的博物类著作《酉阳杂俎》里,水仙被称为“柰袛”(音:nàidī)。在《广动植第三·木篇》中,段成式做了这样的记述:
“柰祇,出拂林国。苗长三四尺,根大如鸭卵。叶似蒜,中心抽条,茎端有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籽。其草冬生夏死,与荞麦相类。”
在中晚唐时,出现于中国的红白色的柰袛,和今天白花黄心的水仙花有些不太一样,这种来自于拂林国的异域奇花是水仙属众多植物中的一种。《酉阳杂俎》成书于晚唐,书中的拂林国,也做“拂菻”,亦有人考证为是当时的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拂林国位于今天的西亚和地中海地区,而这个区域正是盛产水仙花的地方。联接着水仙花产地拂林国和万里之遥的大唐的是丝绸之路。晚明吴彦匡著《花史》记载:“唐元(玄)宗赐虢国夫人红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七宝所造。”
水仙花进入中国的时期是在唐代还是更早的六朝时期,说法不一。比如晚明文震亨在《长物志·花木》中记载,六朝人曾称水仙为“雅蒜”,宋代称“天葱”。文震亨博览群书,所读甚杂,所记也许为实。不过,今天人们普遍认为水仙花在六朝时期,经南方丝绸之路由海路进入中国是极有可能的。
叁
原产地中海,异域奇花的克隆繁殖
中国水仙花是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的多花水仙的重要变种之一,多花水仙进入到中国后,因为人们对这种素雅芬芳的花卉的喜爱,水仙花的栽培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宋代起,水仙花在中国便走上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渐渐地从一种异域奇花成为了人们熟悉的传统花卉,无数文人雅士又为它赋予了更多的人文气质和精神象征,关于歌咏它们的诗篇和文章也是层出不穷,甚至连它的名字也成为了“中国水仙花”。
水仙花的拉丁学名为Narcissus,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那喀索斯(Narkissos),据后人考证,段成式记载的“柰袛”为水仙花的音译。水仙花是来自于石蒜科水仙属的植物,整个水仙属有60余种不同的水仙花,它们主要分布于欧洲和西亚靠地中海地区。
在希腊神话中,那喀索斯是一位爱上了自己水中身影的美少年,他是河神与水泽女神之子,然而他却对任何姑娘都不动心,每天只对着自己的水中倒影爱慕不已,最终在顾影自怜中抑郁死去。传说中他死后便化作了水仙花,仍留在水边守望着自己的影子。所以,中国人称这种花卉为水仙花真是恰如其分。
水仙花进入中国以后,经过了上千年的独自发展,生境和地理的隔离对水仙花种群遗传分化产生了各种影响,一方面水仙花的花粉很难正常萌发,另一方面,中国水仙花在漫长的栽培驯化中演变成为了一种染色体为三倍体的植物。
相比于万里之遥的多花水仙,三倍体的中国水仙花开花量更大而繁茂,经过人们的驯化,水仙花按花型又有单瓣和重瓣之分,明代高濂著《草花谱》说:
“水仙花有二种,单瓣者名水仙,千瓣者名玉玲珑,又以单瓣者名金盏银台,因花性好水,故名水仙。单者叶短,而香可爱,用以盆种上几。”
只是无论是单瓣的“金盏银台”还是重瓣的“玉玲珑”,因为体内染色体的不正常,它只能开花,染色体却无法两两配对,也就无法结出果实和种子。
好在中国水仙花还可以通过鳞茎来繁殖,鳞茎是水仙花拥有的一种特殊的植物器官,鳞茎是一种地下变态茎,大多数都是一个球状,所以也常被称为“球根”,鳞茎里会贮藏极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这让这些植物更加能适应一些极端的环境条件。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水仙花便开始通过鳞茎分球的方法来进行无性繁殖了,只是这种自我克隆的繁殖方式也导致了中国水仙花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变得越来越低。这大概便是仙姿飘渺的凌波仙子注定孤独终老的哀伤了。
孙海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周章龙
编审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