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7日,农历冬至,晴,送老人下乡祭祀,利用等待的空闲,我转山观景,聆听冬至物语。
以前转山,是巡视老宅自留山,标注自己的领地,看看有无人盗伐林木;不过现在,我只是随便逛逛,健身观景。
冬至到春节,是从“大雁南飞、树叶飘零”的萧条伤感,过渡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萧杀孤寂。
村道行驶在窄窄的村道,树木仍然苍翠,缘于持续高温干旱的暖冬,虽已冬至,晌午气温在26度以上,出现丝瓜、茄子罕见的开花结果现象,要在往年它们早被霜冻死了。
祭祀在土家山寨,冬至大如年,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冬至进行。冬至也被称作小年,年关将近,亲朋好友相互拜访,以美食相赠。
一年之中,要数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以后,阳气开始增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
乌桕乌桕叶红于二月花,它绽放最后的美丽,完成一年的春华秋实,走向萧条;擎一把把长柄小梳的是芒穗,板栗叶焦黄,即将掉光,还有青黄的油桐,将大山层林尽染。
层林尽染的大山放眼望去,山头色彩斑斓,那些走向萧条的树们,交织出红、黄、橙的暖色调,令人无比慵懒,想陪它们一起进入冬眠。
玉米苗玉米收割,地里只剩枯死的秸秆,一棵大豆即将成熟,发黄的叶子、豆荚饱满,彰显了它的成功。一棵玉米苗顽强生长,可惜生不逢时,它终将在寒冬死去。
南瓜崽散生的一株南瓜藤,藏在荒草丛中,挺过高温干旱,在枯死之前,拼尽全力结下一个嫩绿的南瓜崽。
紫珠直到一束紫珠,紫得透亮的圆粒,将我唤醒。在冬眠的植物中唯它独秀。冬至日阴极之至时,微弱的阳气也开始抬头。
油茶油茶就是先锋,枝头的茶果青中泛红,茶籽还未熟透时,它已白花盛开,开始孕育新的生命。
石蒜石灰岩苔藓上,石蒜“彼岸花”凋谢了无踪影,青青的叶片显示出勃勃生机。
青菜萝卜菜园里,萝卜、青菜不甘落伍,绿油油的一片,天气愈次冷,长势愈喜人。它们是春华秋实的逆行者。
三脉紫苑三脉紫苑的花朵美丽得像一张张笑脸,白色的花瓣、紫红色的花蕊,格外引人注目,给冬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致。
山棕山棕全身都是宝,嫩籽可作菜;成熟的籽是儿时的玩具,用作吹管的子弹;剥的棕是工业原料,卖给棉麻土产公司;棕叶烤软制卯子,可烟熏腊肉、綑红薯粉条。
风毛菊风毛菊的花像一团绒毛,柔软的紫色的花朵镶嵌在山谷,令人温暖。山坡地角,老农用杂草烧草木灰,堆积沤制有机钾肥。
钾肥冬至物语三候:一候蚯蚓结,蚯蚓蜷缩着身体在土里过冬;二候糜角解,糜为水泽之兽而属阴,感阳气而解角;三候水泉动,地底水泉,由阳气引发,开始流动。
放牛转山看植物的美,还有动物的可爱。小鸟在林间婉转歌唱,蚱蜢在草丛中蹦跶跳跃,民房散落山间,鸡犬相闻,放牛老人牵绳路过,洒下叮当的牛铃声。
石壁千仞玉米地之上,绝壁千仞,灰白的石壁映衬蓝天白云,不是景区胜似景区。
垦田勤劳的农民,将肥沃的旱田梳理成条状垄地,面包一样的美观。
松树林小松树林,芒草丛生,虽久旱但有山泉滋润,苔藓上仍然有蘑菇生长。
金针菇进得松林,我采到一簇金针菇,还有几朵牛肝菌。下山回到公路,老人刚好完成祭祀仪式。
山村一景启程回家,回望大山石壁,一峰林拔地而起,晴空白云朵朵。年天气异常,根据往年的经验,冬至一般是下雨天。疑惑中和老人谈到这个话题,使我对冬至天气有了新的认知。
有句谚语叫“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意思是“干净冬至、邋遢年”,如果冬至天晴不下雪,那么过春节就会下雪,山区小路泥泞,出门拜年会弄得满身邋遢,这是不好的一面。
但是干冬湿年在春耕生产中,又有着它有利的一面。冬至天晴、过年雨,预示了翌年庄稼好年成。因为雨雪多,“瑞雪兆丰年”,正好为庄稼补充一些水分,为庄稼盖了一层棉被,避免被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