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那些年的住校生活,你还记得吗
TUhjnbcbe - 2021/8/30 1:23:00

很多人都有过住校的生活经历,有人甚至笑说:没有过住校经历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今天,咱们就来回忆一下年代仁怀四中的住校生活。

据那个年代的仁怀四中学子回忆,建国后到年,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大好。粮食连年丰收,各种肉食等生活日用品充足。市场上粮、油、肉等应有尽有,价格便宜。

那时的中学生由国家供应商品粮,大米7分钱一斤、盐巴9分、肉和油约3毛至7毛一斤。因此,最初进入仁怀四中的学生,每人每月只需交5元钱的生活费。

每到就餐时间,学生就前往餐厅,8人一桌。大米饭管饱,菜是“四干一汤”,俗称“四碗一扑扒”。有一个净肉、一个半肉半蔬、一个炒蔬菜、一个凉拌菜,外加一个油水充足的汤菜。

年,全国高举“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农村的“自留地”全部收归生产队,以生产队为单位兴办集体食堂,所有人员,包括学生,按规定时间到生产队集体食堂就餐。这就是著名的“大锅饭”时代。

开始时,人们的生活基本正常。渐渐地,仁怀四中开始“勤工俭学”,学生下乡劳动的时间越来越多,在哪里劳动就在哪里的食堂签字就餐。就饭菜水平而言,年上半年,基本与之前持平。

年下半年,农村秋粮丰收在望,但由于要打钢铁“翻身仗”,所有农村强劳动力都抽去搞钢铁“卫星”,大面积成熟的包谷、水稻无人收割,大部分烂掉,或在田土里发芽生秧。

同时,四中师生在校时间越来越少,大多数的时间是下乡劳动。年上半年,农村生产队集体食堂的饭菜质量大滑坡,许多食堂没有储粮,面临断炊。生产队只好组织社员上山挖蕨根、石蒜根、采集野菜,甚至用芭蕉杆充饥。

年下半年,情况更加恶化。国家牌价7分钱一斤的大米,黑市价提高到3至4元多钱一斤,且极难买到。生产队的集体食堂已经断炊。蕨根、酒糟、梧桐皮、娃儿肠、野葱、石蒜等等,只要能吃的东西,无不成为人们的食物。到后来,连这些东西也吃不上了。

当时仁怀四中学生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是男生每人每月30斤、女生27斤,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到嘴的每人每月不到24斤。菜油和盐巴每人每月1斤,猪肉和蔬菜靠学校自己组织师生养猪、种菜。

在学校,食堂按每人每天八两(早餐2两,中、晚各3两)称粮下锅。前一天把苞谷子或其他杂粮放在大铁锅里煨熟,次日按每人每餐一至二两大米配搭杂粮,装在陶制的饭罐罐里面蒸,学生一人一罐。

这段时期的菜变成了“三干一汤”,但实际是三盘无油无盐的炒菜和半盆连油珠子都看不见的清汤。有的学生吃饭时,把罐罐里的大米饭与包谷子子分开,两口把大米饭吃了以后,就数包谷子子,一般在“——粒”之间。

生活虽然艰苦,但少年人玩皮的天性无法改变,同学们把包谷子子数出来后,一部分人一齐高喊:“喇叭、唢啦、曲儿小、腔儿大”,另一部分人则接着喊:“盐巴、淡啦、拿点、来吧”。

在学校时还能勉强吃个半饱,回到家里,学生们就只能和家人一起去集体食堂吃野菜充饥。老人们俗称这段时期为“低标准”。

年春开始,农村社员利用集体下放的田边地角种植,生活逐渐转好。紧接着,社员有了“自留地”,生活大有好转。四中住校学生的生活亦逐渐好转。

苦难如一把刻刀,把生活经历深深刻在心里,一生难忘。而安逸的生活,总是很快就忘记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也难说苦难不是人生的财富。

你住过校吗?如果你也有难忘的、有趣的住校生活点滴,就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酒都风四中龙门阵一中知道

抗美酒文化诗海小说视频艺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年的住校生活,你还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