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元节
小时候知道*节,大人总是说,不能出去,外面有老猫,怕怕。后来才知道,*节就是中元节。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农历七月也是报恩月,在佛教里有禅七、净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七”是一个变化无穷、蕴涵无尽的数字。依照佛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是僧徒功德圆满的日子,佛弟子在当天,举行“盂兰盆法会”。
在民间传统习俗中,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物丰收秋尝祭祖,古时候人们对于农事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也就是秋天收获时候,人们奉上新收获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谷物粮食,让祖先尝新鲜,并祈求祖先保佑来年的好收成。
由此看出,中元节融合了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应该说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很广泛。但从现在看,知道中元节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连听说过这个名字都没有,更别谈祭祀了。
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还是蛮多的。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一些祭祀活动情况。
唐代令狐楚曾写过《中元日赠张尊师》,从中可以看到道观里的祭祀。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玄都永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李郢写过《中元夜》,从他诗里可以看出,中元夜的祭祀还是蛮热闹的,并不是小时候大人吓唬我们的那种情况。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鬟光动看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轻衣杂绮罗。
乾隆皇帝对放河灯独有情钟,写过好几首诗,其中就有“数声仙梵海天呗,一朵金莲上下荷”;“天月正团水月印,池莲欲谢火莲辉。”近代这方面的诗词就更多了。
前天晚上,空谷诗钟社的临屏对联,就是题中元节。他们还是很跟节令的。我也即兴写了一副,算是完成了作业。
案上供先祖,日理桑麻,暮呈俎豆,遥祭几回言稔岁;
路边烧纸钱,波摇菡萏,风打梧桐,相思一缕入瑶京。
去年的中元节是阳历8月28日,没有写对联,当时可能是读了李商隐的诗《中元作》,写了一首读后感:
读李商隐《中元作》
清风来盛世,何必放河灯。
月读中元韵,星牵两岸绳。
拨弦愁落雁,剪雪恐生冰。
未得仙台梦,山留扫叶僧。
前年的中元节是阳历8月15日,当时写了一首诗《中元节》
初秋暮色热犹升,回念先人情笃增。
烟袅平畴心未尽,柳边复去放荷灯。
翻翻这些旧作,也给自己带来些安慰,还好,没有愧对传统节日。
悠雲于上阳古城
/08/21
相关链接:
秋行大禹公园
湖泊草甸一瞬间
寂寞圣贤《将进酒》
再吟石蒜花
诗情此夜追牛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