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个吸引读者的开篇必备要素
TUhjnbcbe - 2022/4/23 0:14:00

小编注:本文来自南希·克雷斯的写作课堂。南希·克雷斯,美国女科幻小说作家。年1月出生于美国,年开始写作。年凭借中篇《西班牙乞丐》勇夺雨果奖和星云奖双桂冠,从此跻身一流科幻名家行列。

一写作的基本工具

写作小说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技艺。像任何技艺一样,写作需要将材料和基本工具结合起来。写作的材料是字词。将字词结合在一起的工具是五种叙事模式:对话、描写、动作、心理活动和说明。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能够区分开一个激动人心的、吸引入的、人人想读的故事和一个无人想看的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多数作家会在他们的大脑里一幕幕地“观看”他们的故事,就像看电影一样。人物在作家的设定中行动,作家看着他们,听着他们,感觉着他们——所有这些都发生在同一时间内。

然而,一个故事是线性的,首先是一个阶段,接着是下一个阶段,再下一个。于是,写作的基本问题变成了这样:作家如何将大脑里的这种多元感觉经验传递到纸上的词语里,从而使读者能最充分地体验到作家想表达的情感?答案是:选择正确的叙述模式,按正确的顺序将它们尽量生动地表达出来。

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先给出定义,然后给出例子。五种叙述模式

对话指两人或多人之间的谈话。对话应该总处于你的故事的核心。想想看,假如你在读一篇你只有一点点兴趣的故事,你想知道故事的结果。不过你并不细读,而只是略读,甚至要跳过一些段落。那么,哪些段落你会跳过去呢?如果你跟大多数读者一样,那么你通常会跳过那些描述和说明的长段落。读者们几乎从不跳过那些互相交流的对话,因为他们想知道人们互相之间都说了些什么。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想知道人们说些什么:我们听我们所爱的人说话。我们在汽车上偷听别人的谈话,我们做别的事时听着电视里的对话。所以,对话于你的故事至关重要。

描写能使你的故事形象化。故事是发生在室外,还是在教室里,或者是在汽车上?人们长什么样子?他们是坐着、站着,还是飘浮在空中?我们看到的描写越详细,就会感觉你的故事越真实。

动作是关于运动的描述。即使是很小的动作,比如点一支烟或捻弄一缕头发,都可以使我们对你的人物有更多的了解。

心理活动发生在人物的大脑里,它能帮助我们认识人物的内心。想想你自己的言辞和行动是不是经常偏离你的思想吧。也许你在参加一个乏味的工作会议,你说着那些你应该说的话,你看起来好像是全神贯注,但你的思想正开着小差:也许你在想过期的账单,也许你在想你新交的女朋友,也许你在想着你的老板。将思想引入故事,会使人物跃然纸上。

说明和上面所说的都不一样。说明是作者向我们讲述,而不是展示。有时候你需要用说明来解释些什么,比如说超引擎是怎么工作的,或者是飞龙第一次来到某个王国,或者是你的人物过去做小行星采矿者时的一段经历——他那时是如何疏忽大意将整艘飞船给炸掉的,等等。不过,一般来说,你应该尽量将说明控制在最低限度——小说主要是写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对发生了什么进行解释。

以上是对你的作家工具箱的快速浏览。

我们小说作家算是幸运的啦,我们有五种叙述模式可以选择,而那些可怜的剧作家只有一种:对话。他们得将其他几种留给演员、导演和舞台布景设计师去完成。因此,既然你有五种模式可以用来创作你的故事,那么就把它们都用上吧。

当你改变自己的叙述模式,并仔细考虑以怎样的顺序表述它们的时候,你的小说就会更加生动。这里有一个只由说明和对话组成的例子:

虽然在学院里受训了三年,但吴海虹以前从没去过太空。她在成都附近父亲的葡萄园里长大,是她家族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中国的最新飞船——太空希望号——将是她作为助理导航员的第一个工作岗位。起飞前三天,飞船的新船员们来到船舱参现,海虹的飞行指导问她对飞船有什么印象。“它很美。”她说。

我们比较一下另一个版本: 

“太空希望”号跟他们在太空学院训练时所学的太不一样啦!吴海虹紧扣双手,研究着助理导航员控制台上那些令人迷惑的显示屏和控制按钮,尽量让自己的呼吸保持平稳。三天后,她将坐在这里,成为中国飞向太空的舰队的一员。要是她出了差错那可怎么办?

从在成都摘葡萄到为宇宙飞船导航,她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她是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她的家族非常为她骄傲。要是她让他们失望了会怎么样?

她的飞行指导,一个有一双蛇眼的矮个男子,从来就认为女人不属于太空。这会儿,他走到海虹身边,轻轻地说:“你对这飞船有何感想。吴上尉?”

海虹扬起下颚,坚定地说:“它很美。”

毋庸置疑,第二个版本更出彩,因为它包含更多的叙述模式。这段文字从海虹的心理描写开始,迅速转到她的动作(紧扣双手,试图控制自己的呼吸)上。接着是对控制台的简要描述,然后又回到人物的心理活动上。第三段是对飞行指导的描写:他的动作和他的语言。第四段也包括动作和对话。在这个版本中,读者会对人物更加认同,因为作者展示了主人公的姿势、思想和感受。作者并没有解释主人公的背景与她现在的处境之间的关系。而是将她的背景转变成了她的希望和担心。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不同的叙述模式,字数会有不同,第二个版本几乎比第一个版本长一倍.但是由于第二个版本也比第一个版本生动一倍,因此,阅读起来实际上更快些。

创作科幻小说时,如果你能有效地运用所有的工具,你的小说将有极大改观。二故事开篇

一位读者拿起了一本科幻杂志。他有约莫半个小时,准备读读科幻小说。他随意地翻看,想从中选出一篇来读。怎样才能让他选中你的小说呢?那就写出一个吸引人的开篇来吸引他继续阅读吧。

况且,你的故事开篇要吸引的不止是读者,还有选稿的编辑。那么,如何写出吸引读者深入阅读的开篇呢?需要具备以下六个要素:

刻画人物形象,确定叙事视角,交代故事背景,描述具体细节,设置疑问,以及写好开篇第一句。刻画人物形象在故事开篇,最重要的是让人物出场并展示其行为,且通常不会让他单单睡觉或想问题,也不用让他做出划时代的壮举,关键是要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为后文埋下伏笔。科幻作家布鲁斯.斯特林去年写了一篇精彩的故事《报亭》,故事开头写道:

“制造工”丑陋且极度危险,还伴有刺鼻的臭味和刺耳的噪音。鲍里斯拉夫给附近的孩子们安装了一个。
  

那是个大雪纷飞的清晨.他穿着长大衣,戴着工作手套和毛皮帽子,轰隆作响地把自己经营的报亭的一面墙钻开,然后用胶带把“制造工”捆住,结结实实地钉在墙上。很快,这机器便在附近的孩子中间流行起来:他的新尝试成功了。

“制造工”可以根据电脑3D模型做些小塑料玩具。这些玩具廉价得跟泥巴似的,一周过后。它们还就真的变成泥土了,而且还会慢慢蜕变成一堆蜡色的无*物质,小孩子喜欢把这种物质放到嘴里咀嚼。

“鲍里斯拉夫”这个人物在第二句话里就出现了,还做件新鲜事:安装了一个可以生产玩具的机器。注意文中这些表示持续性动作的词语:“钻开”、“捆住”、“钉”……此外,鲍里斯拉夫的行为还透露了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他是个具有革新精神的生意人,不过做的都是小本买卖——因为他的“制造工”并非工厂,而只是个被胶带捆着的、露天放置的机器,仅能生产些廉价的塑料玩具。这样的开篇,比起描述鲍里斯拉夫的邻里关系、所处的城市现状或国民经济之类来说,委实高明得多。区区百字,便塑造了一个读者认同的人物。确定叙摹视角

该要素能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是通过谁的眼睛在看这个故事?在吴岩的小说《鼠标垫》里。郝克强和他的妻子买了一个鼠标垫,却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我们都是通过郝的视角在看发生的事情:体会他的思想,感受他的情绪,了解他的行为,这是由作者决定的。然而,故事也可以通过郝的妻子的视角展开。情节虽然一样。但由于她的思维、反应和情绪的差异,故事叙述的难度就大多了。

同时.创作者还要让读者尽快了解他们置身于书中哪个角色的思想里,这点很重要,它有助于读者理清线索,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在《报亭》里,我们很快就能看出,故事是通过鲍里斯拉夫的视角展开的,因为他是唯一出场的角色。如果开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斯特林就需要向我们展示其中之一的思想,以便读者明确小说的叙事视角。

交代故事背景

为了让你的故事更生动形象地层示在读者面前,就必须让读者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个概念。故事发生在地球上、飞船上,还是其他星球上?如果是在地球上,那么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呢??需要太过详细,但是读者需要知道故事背景是清朝时期的上海、现今的上海。还是几百年后的上海。

还是来看《报亭》的开头。斯特林并没有直接写“故事发生在未来的俄国社会”,但却在开篇三段里埋下了各种线索,将这点表达得十分明晰:“鲍里斯拉夫”是个俄罗斯名字;“制造工”在斯特林的原著中为俄文单词“Fabrikator”,而没有按照英语的拼法写成“Fabricator”;这样的机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以故事发生在未来;从鲍里斯拉夫的衣着可以知道当时是冬季;“毛皮帽子”同样让人联想到俄罗斯……这些都让我们对故事有了一个定位,并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会对其确切的背景有更多的了解。但开第三段文字就已经暗示了大致的时间和地点。

那些没有任何背景设定的小说,通常被称作患有“白色房间综合征”——仿佛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平凡无奇的房间里:四面白墙、白色天花板、白色地板。(有些科幻小说甚至患上了“白色星球综合征”。)想避免这种平淡乏味。就要尽量在开篇给读者交代清楚故事的时间和地点。描述具体细节

具体的细节能让你的故事形象在读者头脑中更加鲜明。切忌含混不清。比如《报亭》的开篇,我们读到的并非“鲍里斯拉夫穿得很厚”,相反,我们通过文字看到了他的形象:工作手套、长大衣、毛皮帽子。还有其他一些的细节描写:

使用了电钻和胶带;

玩具的变化——一周后变成了泥土,最后变成了“蜡色的无*物质”;

小孩如何处理玩具变成的物质一一咀嚼。

写成“玩具逐渐分解了”当然也可以,但斯特林是个优秀的作家,断然不会这样处理。

在故事的开篇,要尽量具体细致地进行描写。让你笔下的恒星飞船上的舰桥浮现在读者眼前,或是描述人物谈话时所在的那个厨房,写写外星世界的陌生星球也可以。不需要——事实上也不应该——浓墨重彩地大篇幅描写,通常两三个生动的细节便已足矣。设置疑问

一个好的开篇能让我们对下文充满好奇,想要继续读下去。要做到这点,首先得在读者头脑中竖起问号。或许开始只是些小的疑团,但随着阅读深入,这些疑问就会变大。有些问题甚至是阅读任何小说时都会想到的:书中人物后来的命运如何?这个故事是怎样阐释人性的?不过只有阅读到后文,这些问题才会出现。在小说开篇,让读者产生些许小疑问即可。

斯特林的开篇第一句话就达到了这种效果,我们读到这句话时会想:什么是“制造工”?读了第二句话我们又会想:这人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弄一个丑陋、危险、刺耳的东西?到了第二段末尾。我们就会好奇,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这机器?第三段对此作答,而读到第三段时,我们已经进入角色,开始思考这机器会给的里斯拉夫和孩子们带来什么影响,甚至会想,单凭一人之力就能随意地在露天报亭里制造出这样的机器,这会给城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现今的制造业当然不是这样运作的,因此,看完这三段,我们的思维已经跃到了未来。

再看看你自己写的故事的开篇,它让读者产生疑问了吗?如果没有,重来吧。写好第一句虽然对于一个成功的开篇而言,第一句是否叫好并非关键,但若将第一句写漂亮,则更能增添故事的吸引力。斯特林的第一句话就很有意思,不仅给读者带来了直观感受,还暗示了后文的矛盾冲突:任何丑陋、危险、刺耳、刺鼻的东西当然极可能引起麻烦。以下两个“开篇第一句”都是很不错的例子:

两个男人从虚空中突然现身,在月光映照的窄巷里相隔几米。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j.K.罗琳)

瑟夫?史瓦兹从他熟悉的地球上永远消失之前两分钟,正在芝加哥市郊赏心悦目的街道上闲逛。——《苍穹微石》(艾萨克.阿西莫夫)

这两个“第一句”都能立刻抓住人的眼球。

一个成功的开篇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六个要素吗?当然不是。很多故事只做到其中三四点,同样很精彩。不过,开篇所具备的要素越多,故事就越容易吸引读者、编辑深入阅读下去。三改变:小说的金钥匙

没有改变,不成小说。

原因很简单,小说就是要讲述出了差错的事情。没有人会想看这样的故事:主人公决定做某件事,轻而易举地就达到了目的,并且从此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我们确实希望生活能如此一帆风顺,但小说这样可不行。小说里应该有角色必须要克服的各种矛盾、挫折和困难。

在最成功的小说里,人物角色必须越过重重障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自己。总而言之.如果小说中的种种事件甚至不能对人物角色产生长远的影响.那又怎么能打动作为读者的我们呢?重要的事件会使人改变,让他们变得更坚强,或更软弱;更智慧或更残忍;更乐观或更痛苦,总而言之一定会有变化。通过展现小说中的事件改变主人公的过程,你就可以凸显出它们的重要性。

事实上,大部分优秀的小说里,有两样东西发生了改变:局面和主人公。过程通常是这样的:

主人公遇到了问题、困难、机遇、危险,或者矛盾。

主人公着手应对局面。

在主人公试图改变局面的过程中,种种事件改变了主人公自身。

要使人物角色的改变令人信服。改变不能来得太突然,否则就缺少真实感。正确的做法应包括四个阶段:

铺垫准备,施加压力,渲染描绘,证实改变。铺垫准备首先,你要让读者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即你故事中的角色有能力改变自己。有些人或顽固不化,或自以为是,或过于浅薄,这些人是根本没法改变的。铺垫的作用之一,是要让读者认识到,主人公过去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或者他拥有某种至今尚未表现出来的潜质。

假设,工程师陈涛(音译)生性腼腆,在他人旁边总感到不自在,喜欢独自工作;他的婚姻生活不怎么幸福,因为妻子总是抱怨他不和她说话;儿子则称他为懦夫。因为面对邻居的欺凌。他不敢吭声,面对上司的频繁辱骂。他也不敢抬头。一个假日里,陈独自在山中远足,发现了一艘坠毁的小型外星飞船。他的第一反应是立即逃得远远的,然后匿名向当局报告,让别人来应付这个问题。

但就在那时,一个面目可憎的外星人从飞船里爬了出来——它受了很重的伤,而且在用汉语呼救。陈犹豫了。他并不勇敢,但他还是走近了外星人。

只要做好铺垫,这个举动就可以显得真实可信。在这一幕之前告诉读者:陈经常收养走失的动物;有一次他甚至敢于怒斥一个虐待狗的人。为了弱小和无助的生灵,他可以变得很勇敢,即使不是为了他自己。如果读者通过倒叙的片段,或者通过陈的思绪看到了这些。就会更容易相信陈敢于走近太空船的这一举动。施加压力接下来,你得给角色施加压力(如果局面还不是很糟。还不至于引起真正的痛苦、惊慌,或是危险,人们通常是不会改变的),让故事局面不断恶化,直到角色不得不采取行动。

陈走近受伤的外星人。外星人说,它的伤使其无法驾驶飞船(你,作为作者。需要解释受伤的前因后果。想出点有创意的解释);外星人会详细地告诉陈如何操纵飞船飞回地球轨道上的母舰.以寻求帮助。陈慌张起来。拔腿就跑。

但是外星人在四周设置了力场,陈逃不出去。他现在该怎么办呢?

他试着什么都不做,只是胆战心惊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不说,等着外星人自己放弃。但是外星人(也就是作者你!)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它向陈的身体发出轻微的电击。陈感到了疼痛,而且被激怒了。

渲染描绘现在陈必须做出改变,他不能再那么被动,不能再逃避问题。

要写好这个最重要的改变瞬间,你得描绘出陈具体是怎样做的,即便小说描述的情形并不事关生死也是这样。他不能只是想想:我已经改变了。想要读者买账,你得让这个过程充满戏剧性,让你的主人公做出他过去绝不会做的事情来。

陈决定杀死外星人。他举起一块大石头,朝外星人的头砸去,但对方身体周围有一个小型力场。和困住陈的大力场一样,没法打穿。而外星还在继续电他。 

压力大了!最后,陈大喊说他愿意驾驶飞船,而且他真的将外星人送回了母舰。整个过程陈都怕得要死,但他还是做到了。母舰里的其他外星人抬走了受伤的同伴,它们都不会说汉语,受伤的那个本来是它们派往地球的使节。陈做好了死的准备。

但外星人没有杀他。相反,它们送给陈一件礼物:外星人穿的隐形力场保护服。只要穿上保护服,陈就不会受到伤害。陈有些迷惑不解,却也松了一口气。外星人将他送回山间,离去了。证实改变

要使这个故事完整,你必须让我们看到陈的改变是永久性的。在和外星人打交道的时候,他变得勇敢而果断。但回到日常生活中之后,他还能继续保持吗?别一笔带过,而是通过戏剧性的描写来告诉我们一一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陈回到城里之后,邻居又来欺凌,他挺身反抗,这让儿子对他的看法大为改观。在上司面前,陈也不再忍气吞声。然后,陈觉得既然自己能和外星人说话,当然也可以和其他人交流。于是,他和妻子开始有了真正的沟通。

这样,你就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陈已经改变了,而是将这一事实展现了出来。从而证实了事件对他的影响。陈意识到,外星人给他的真正礼物并不是那件力场保护服(他甚至还没用过).而是帮他找回了面对生活的勇气。最后一点:故事弧线和角色弧线“弧线”是一个来自电影业的很有用的词汇。它指的是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始于某个地方,合乎逻辑地不断进展。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上句号。你的故事应该有两条弧线:一条局面弧线,一条角色弧线。

试试这样:画一道形似彩虹的曲线。在曲线的起点,简要地写下你故事开头时的局面是怎么样的,也写下你的主人公那时的状况一一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平时举止处事如何。

接着,在曲线的另一端写下故事结尾时人物角色和局面的状况。二者,或是其中之一,是不是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如果没有,你也许得重新构思你的故事。

在生活中,改变是无法避免的。将改变融人你的小说,你的故事就会更加丰满,更加真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吸引读者的开篇必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