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志发
在我的小学求学生涯里,印象深刻的,罗老师算得上一个了。她不仅有着渊博的学识,还表现在她善于穿着上。她到底有多少件衣服,我们也没仔细数过,只见她每天都能穿着各色不同的服饰,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样子大方、自然、得体。那时我就觉得她有着无穷无尽的衣服,好像怎么穿也穿不完似的,常常能让你耳目一新。
罗老师一米六几的身量,体型匀称,留着微卷的发型,常常戴一副深茶色眼镜,镜片下的目光深邃、幽远,仿佛一汪清澈的水潭,润泽你的心田。她的课讲得好,她敢想敢说,她只管负责把最直接、最正确、最便于理解的解题方法告诉大家,她也从不轻易在课堂上浪费大家的时间,因为毕竟是处在毕业班的关键时刻了,所以大家也就十分的理解她了。
记得在一次讲解习题的课上,讲到了一道“阅读与理解”的题,短文大意是:小主人公梦中游览玩具国的事。体裁属于童话寓言类。恰好在此之前,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读到过一篇类似文章,题目就叫《梦游太空》,文中讲述了作者梦中游览了太空的心路历程。两篇文章中文体题材与创作手法有着十分相似之处,似乎都出自一人之手,却凑巧都被我给读到了。
当“阅读与理解”正文下给出的问题——需要给文章取个题目时,我就在想,我以前读过的《梦游太空》跟它何其相似啊!我何不用它套用在阅读题上呢?就在我成竹在胸时,我举手了。然后罗老师那深邃的目光就在众多举着右手的同学中,找到了我,然后她毫不犹豫地喊我起来回答。当我把梦、游、玩、具、国几个字从口中蹦出后,她十分平静地说:“答对了,和我想的一样。坐下。”同时压手示意我坐下,周围的同学们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可想而知,其他的同学自然就没有发言的机会了,尽管他们还有着不同答案。
我当时就在想,老师怎么会第一个喊我起来回答呢?也许我平常不怎么举手回答问题吧,回答则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她真是太神了!
相同的一次经历还是发生在课堂上。某天,记不起她在课上说起过一件什么事情来(忘了),只见她当着众多男女同学面,说:“看,刘志发脸上长了许多‘虫子’。”周围的同学们都纷纷转过头来看向我,搞得我很尴尬。我知道她说的是我脸上的“冷饭迹”,乡下人都是这么叫的,妈妈说生下我时,我被医生检查出患有贫血,“冷饭迹”后来便跟上我了。我当时坐在教室靠前排位置,因此她便看得真切了。经罗老师这么一说,多年以后,当我懂得养生的常识,我的脸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因为它们让我明白“粮食滋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的道理。谨以上文两件事怀念我心中的罗兰老师!
全文完
作者简介▲▲▲刘志发刘志发,男,80后。年就读于大冶师范,年开始文学创作。*石、大冶两级作协会员,作品偶有发表在期(报)刊,短篇小说《群姑》获年首届“瞳孔之光”全国青年文学征文大赛优秀奖。秋文/*寅
褪去疲惫,微眯着眼,迎着淡橙色的阳光,漫步在斑驳的树影下。我,寻着秋,来了。
蔚蓝如碧海似的青天,掠过几只麻雀儿,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人民广场那一圈苍绿葱茏的树木,似深翠的帷幔,围着幽妙趣意。走进绿荫匝地的鹅卵石道,这哪里可寻着秋的影子?
徘徊间,“嗨”一个清脆的、亲切的声音钻进耳里,我惊得一抬首,秋,不正在那高高的枝头,朝我挥手么?秋,来了!她迎着太阳往上爬,丝毫没有畏意,爬上树的枝丫,树的一半是夏天,一半是秋天。
听着秋蝉唱着悦耳的小曲儿,顺着小路往前走。“嘘!听!”是悠悠飘落的叶子,正向地上的伙伴们讲诉着秋天的故事呢!那粉的、*的小花儿们听得可真入迷,忘了不久后,它们也该拥着大地长眠。两旁的小草似乎早知道了秋的到来,卷着*大衣,蜷缩着身子,静默着,不语。秋,渐渐浓了。
太阳高悬中天,细碎的阳光滴滴答答落入湖面。金色的湖水静静地流淌着。迎面走来了一对儿老夫妻,老太太撑着把伞,怕秋日闪了眼,俩人沿着湖岸,一前一后地走着。倏然,老太太驻了足,回眸一眼,紧随其后的老大爷很默契地上了跟前。附耳,一阵悄悄细语,老大爷满脸的褶皱里都漾出了笑意,湖面那一道道微波,也伴着柔情荡漾开来......
迎着秋,有人低吟着“帘卷西风,人比*花瘦”,有人清唱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人们总是感叹“自古悲秋多寂寥”。但我寻着秋来,踏着秋去,尽也没瞧见一丝的惆怅和彷徨。
秋,是这般的活泼快意,她躲在枝头、藏在林间、伏在情人的耳边,俏皮地和人们玩着躲迷藏。秋是另一个“春”,层林尽染,浓淡相宜,红的叶、*的花在绿树之间交错着,斑斓夺目,把灿烂的色彩又领回了人间,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放慢些脚步吧!别急着悲叹,请轻轻地闭上眼,倾听着树枝里的歌唱,感受着秋的眷恋。秋意渐浓,岁月悠长,握住眼下的时光吧!
全文完
作者简介▲▲▲*寅*寅,女,80后,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爱好文学。红薯情文/陈铭
秋日的午后,我开车回爸爸妈妈家。
刚到家,妈妈就兴奋地告诉我说,种在后院的红薯今年大丰收了。
爸妈脸上掩饰不住开心和自豪,把我拉到后面的凉台,去参观他们的劳动成果。妈妈拿起一个红薯说:“你看,这个红薯怕有好几斤呢!”我接过妈妈手中的红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石今年的天气一直没有多少雨水,暑假回家看望他们的时候,多半爸爸妈妈都在院子里给那片红薯地浇水,爸爸挑水妈妈浇水,炎热的天气湿透了他们的衣服,我劝他们年龄大了好好休息一下,妈妈总是笑着说就当是老了锻炼身体。
记得小时候还在老家,我们家储藏红薯是挖一个地窖,大概有好几米深,洞口只能钻进去一个人,爸爸会把挖好的红薯一篮一篮放进地窖里面,然后盖上一口锅,上面再铺上几层稻草。过冬要吃的时候,爸爸就用麻绳系着我的腰把我放到地窖里,地窖里面黑漆漆还时常会有我最害怕的癞蛤蟆,我都是心惊胆战的快速把红薯放进篮子里面,等放满后爸爸先把红薯拉上去,再把我从地窖里拉上去。看到满篮的红薯刚刚害怕的心里瞬间就忘记了!地窖储藏的红薯一直可以吃到来年开春,那些吃不完的红薯,春暖花开,它们就发芽,爸爸就拿刀切块,把它们埋田里,不久,泥土的缝隙间,就神奇地冒出嫩嫩的红薯苗。
最难忘的,就是在冬天吃烤红薯。妈妈做完饭后会从篮子里挑出两个红薯,等灶堂里的明火熄灭以后,将它们掩在红红的柴火灰里。我和妹妹这时会心不在焉地吃饭,眼睛却总往灶堂那睃,妈妈说:“烤红薯急不得,需要耐心等待。”估摸着烤熟了,我和妹妹就赶紧奔到灶堂处,拿烧火棍轻轻地拨弄掉柴灰,将满面尘灰的红薯扒拉出来,吹净浮灰,拿在手上暖暖的。
我们小心地掰开红薯,里面会腾起一股热气,妈妈会在一旁说:“你们俩小心烫嘴。”我拿起红薯用鼻子一嗅,一股热气就带着香,夹着甜,直往肺腑去了。浑身瑟缩的毛孔霎时就完全舒展开来,说不出的惬意。而这时候,是千万不能张口就咬的,那样会烫了舌头。我和妹妹就拼命吹着气,盼着它迅速凉下来。妈妈则在一旁开心的望着我们笑!
前几天逛街,看见文化宫那块有卖烤红薯的,那是用一个硕大的油漆桶,里面架了钢筋,放了炭火,红薯很香,半条街都洋溢着这肆无忌惮的香气,但想到网上有人说这油漆桶烤红薯有*,于是只好咽了口水,悻悻地离开。
除了烤红薯,非得莫属妈妈用大铁锅里熬出的红薯稀饭了。她先把红薯切成小块,与米一同下锅,放好足量的水。妈妈说:“中途不能加冷水,否则影响口感。”我在一旁一边帮妈妈烧火一边看妈妈熬红薯稀饭。妈妈抱来剪下的树枝和一些劈开的树桩,这些硬材的余火能够坚持很长时间不熄。等到开锅后,妈妈会用大锅铲顺着锅铲一遍,她望着我说:“这样铲一遍既能防止红薯“板底”(一旦粘住锅底,会有焦糊味),又能通过搅拌,让米与红薯均匀地融合。”红薯稀饭熬好了,妈妈给每个人盛上一碗,稠稠的,喝上一碗,那淡淡的甜,那糯糯的香,一下子就把胃子伺候得很妥帖,打饱嗝都带了那湿湿的香甜。
现在,我们都搬家了,远离了遥远的老家,没有办法吃到以前老家爸爸妈妈种的红薯,我时常会在菜场买来红薯放在电饭煲里煮红薯稀饭,却总也煮不出老家的那个味道。
临走的时候,爸妈在我车子后备箱里,装了他们亲自在后院种的红薯,大蒜,油麦菜,韭菜,那红薯,就憨憨的,红了脸,被一群嫩嫩的绿绿的水灵灵的妹子们,簇拥着。
真好啊!
全文完
作者简介▲▲▲陈铭陈铭,女,80后。现就职于广场路英才学校,从事班主任工作。文学爱好者,平时喜欢看书和摄影。《*石文学》年第80期
责任编辑/薛俊杰
*石文学喜欢本文作者,给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