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阳光灿烂,天空湛蓝,世界却还在冰封,回家的路依然漫长。
已经三年没能回家过年了。既然回不了老家,那就趁着过年,多陪老妈好好聊聊天吧。
然而大年三十儿晚上,我就没能忍住把老妈“大吼”了一通。鲁妈说大过年的别惹老妈生气,鲁鲁说跟奶奶说话小点声儿。
一接上视频,老妈就一脸疲态,眼皮肿得都掉下来了。我就问老妈晚上吃了冇,结果老妈说还不是吃两餐,习惯了。刚去池塘洗完拖把,好累啊。我说累了就少干点,到床上躺着休息,家里脏就脏点;不想吃就吃点水果,给您买的橙子吃完了?老妈说明天人家就要过来拜年了,初二姐姐姐夫就要回来走娘家了,太脏了别人笑话,住着也不舒服啊;橙子还多着嘞,之前买的苹果都还剩着,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爱吃零食。不过你寄回来的都没浪费。隔壁左右给我又送鸡又送猪心猪肠的,苹果、橙子加上我买点油面,还得留着还人情。完了还说,甭管我,你们在北京过年又没有老家的土屯鸟(tun音,老家独有的一种禽类,似番鸭)土鸡,一定要吃好喝好啊。
我的个姆妈欸,都啥时候的苹果了,只怕都三个多月了,还没吃完?大过年的身体重要还是干净重要,累垮了咋整?
弟弟也在一旁“浇油”,我都不敢回家,生怕掉一根头发踩一个脚印。
你说能不火吗,人家说老小孩老小孩,真是不让人省心,固执得上了巅峰了。
鲁妈说,老妈就是跟你“撒娇”。
老妈哪会撒娇啊。
为母则刚。老妈生我前,干活从木梯上摔下来,我差点“出师未捷身先死”。老妈说你命大,后来打了一堆的营养针都打到你身上了。生我时,老妈刚从卫生院铡完药回来。邻居请她也帮着铡几副药,说挺不好意思的,看你都大着肚子,还麻烦你,这两天得生了吧。老妈说,这不,刚生了,在那呢。我就这样“泼辣”地出生了。
老妈说,哪止你?你们姐弟几个都是我自己生自己接的。这就是“接生婆”的优势。
作为赤脚医生的老妈,方圆十多里接生过的伢连自己都记不清了,她最引以为豪的是那个年代再难产的产妇都母子(女)平安,现在偶尔在街上碰到打招呼的说起过往的事儿,还感激得不得了,老妈却早就记不起来了。而我最记忆最深的是不管多晚、天气多冷,也不管我们多紧地抱着老妈,只要孕妇家属一喊,老妈就拿着产包出门了。有时是几小时,有时是三天,老妈才能回来。还有就是夏天不管干农活多累多疲惫,只要病人家属来叫,老妈都得去人家家里给她打针。而我最喜欢的是妈妈给别人打完针回来,我帮着她冲洗针管、针头和煮开水消*。
所谓的艺不压身。老妈的第二门手艺就是当主厨,开餐馆是老妈一辈子的梦想。农村各种红白事,都喜欢找老妈去总厨,一是因为老妈做菜好吃,色香味俱全;二是因为老妈总想着帮主家省钱,能用斤肉做出桌席的,绝不会用斤,在农村哪家都不容易。抚养我们姐弟几个、照顾孱弱多病的老爹已然不易,开餐馆的愿望自然是没办法实现了,可好了我们姐弟和她卫生院的同事,口福甚好。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嫁给老爹之前从来没干过农活的老妈来说,农活是第一道槛。从插田到翻苕藤,从打谷子到腌咸菜,老妈硬是练就了农家好把式。可那个年代,农村那点收成,主要靠天收,交了“上交”(农业税),基本上就是自给自足了。然而最难的还是,筹集我们的学费。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呐。老妈说,为了借点钱,就差“死皮懒脸”了,这家三百,那家五百的。现在看来,还真得感谢那些年的那些“债主”啊。可这还是“杯水车薪”。为了筹更多的钱,老妈在干农活“闲暇之余”就去镇上的粮店卖付工,别人挑谷壳,她就去扛谷子;别人打一份工,她就打两份,不光扛谷子,还帮着粮店的职工做着一日三餐,就为了多挣点。累得怕冷作烧、呛得吐血,还得硬撑着,生怕人家不让她“上工”。
我们从小没有见过妈妈的棍棒,也没听过妈妈讲的大道理。但还记得妈妈常念过一首诗:“对面山上一朵花,出土三寸就开花。有人说我花开早,修行就要幼年家”。
于是,老妈从我幼年时起一直陪伴着“修行”,直到我进入大学校门。有人说,在你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意味着你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有了收获,也意味着你和父母十七八年朝夕相处的日子已经成为了过去。那张录取通知书对你和父母而言就是一张离别票。当我去上大学时,妈妈却不顾忌自己晕车,硬是带着一口樟木箱送我到武汉,帮我铺上床铺,嘱咐我穿暖吃饱,继续修好行学好习。在妈妈眼里,纵是离别,你总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
而当我将妈妈送到校门口,我让妈妈先走,妈妈却又让我先回,一遍又一遍。我们都在等着看对方的背影。正如妈妈几十年来相送姐姐、弟弟。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那个场景,像极了龙应台在《目送》中说过的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然而,每次当我回家,不管凌晨多早或是深夜多晚,妈妈不是在家楼下就是在火车站等我,我们和她的缘分不仅是在目送还是在拥迎。
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我们长大了,妈妈却老了。老了就常常说起过去的事,老了就长长地说鸡毛蒜皮的事,老了就反复说着已经说过好多遍的事,而我却愿意听着老妈讲着这些她这一辈子经历着的事。
我还给老妈布置了一个活儿,经常给我发些点古话、俗语。老妈问我要这干啥,我说您这说得好啊,书本上又没有,我写文章用得着啊。其实我是担心她常年一个人生活会老年痴呆。妈妈一听这,三天两头地发过来,不光发古话、俗语,还发有趣的字谜给我猜、长篇的故事给我听。
这几年,随着老妈年龄在增大,我时常在计算妈妈还能活多少年,体力能支撑多少年,智力能清醒多少年。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我们总是期望着妈妈长命百岁,能永远做个孩子,有妈叫、有妈牵挂的孩子。然而,岁月偷走的哪只有时光啊。
我们姐弟几个老是劝慰妈妈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别舍不得吃、别累着自己,把身体养好就是对儿女最大的支持。而老妈却总是叮咛着我们多求安乐少求财,万事平安福自来。
我望着视频前妈妈的样子,眼角低垂,睡意昏沉,我想着和爹妈在一起的欢畅的时辰,感念着爹妈对子女那般无私的虔诚的灵*。赵照那首《当你老了》回响耳边和心房。
拿起电话,听妈妈的话,听妈妈说说话。
—END—
本期排版
薛俊杰
作者简介
海洋,笔名根号7,阳新人,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