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月落荒寺我们的存在即使如彩云易散琉璃
TUhjnbcbe - 2022/10/7 11:26:00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么 http://m.39.net/pf/a_4577583.html

权威文学资讯,深度作品解读。

格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9月

编辑推荐

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

继《江南三部曲》《望春风》之后

暌违三年

最新长篇力作《月落荒寺》

小说以一段充满遗憾的男女情事为主线,以典雅的学院派笔触,细密勾勒出都市知识分子与时代同构又游离于外的种种众生相。同时又不断以华美的古典诗词穿插其中,营造出迷离惝恍亦中亦西的间离效果,其情思蕴藉之处,精妙至于不可言说,是近年来长篇小说中难得的艺术佳构,也是作家躬身向内重新书写这个浮躁时代的再出发。

内容简介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天边高悬的圆月,也许不过是隔壁投影仪打在墙上的一个幻影。

故事发生在当下的中国。主人公林宜生是在北京五道口某理工大学任教的老师,以他为中心,大学同学周德坤夫妇、好友李绍基夫妇、赵蓉蓉夫妇等八人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朋友圈。然而,在貌似平常的日常交往背后,隐没在深处的人物关系却远不似表面看上去那样简单。

一边是以自由之名离开的发妻白薇,一边是在落魄时匆匆出现在生命里又匆匆离去的神秘女人楚云。眼前的琐碎是实,天边的圆月是虚;目睹的人事为假,耳听的乐曲为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庸常的人际交往在填塞日常生活的同时,也不断架空林宜生作为人存在的本质意义。

何为真,何为假?一段蝶化庄生的末世余情,来如春梦,去似朝云。标题来自德彪西的名曲,具有东方禅意的名作曲目背后,是烟霞散尽的人生迷思…

作者简介

格非原名刘勇。年8月生于江苏省丹徒县。年入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年留校任教。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年调入北京清华大学中文系,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作品和著作有:《江南三部曲》《隐身衣》《望春风》《雪隐鹭鸶》《文学的邀约》等。《隐身衣》于年获鲁迅文学奖,《江南三部曲》于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作品被翻译成近20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

试读章节

四月初的一天下午,天气晴暖。林宜生和楚云从楼上下来,穿过褐石小区西门,准备去马路对面的小院喝茶。中关村北大街统一上的十字路口,刚刚发生了一场车祸。道路两侧停着几辆警车。医生和护士将一名年轻的女伤者固定在担架上,往救护车上搬;而趴在斑马线上的那位中年男子,因头颅碎裂而被晾在一边,暂时无人置问。宜生注意到,死者穿了双红袜子。看来,传说中辟邪消灾的红色,并未吓退本命年的死神。

既然警察在路口设置了安全线,他们只能绕开车祸现场,从更远一点的人行天桥过马路。

这家名为“曼珠沙华”的茶社,坐落在桐花初开的树林里,幽静而略显荒僻。据说,这个小院原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离已成废墟的西洋楼不远。朝南的花窗正对着屋外的一畦菜园,园外是一处宽阔的池塘。池塘东侧的一家打字社早已人去楼空。门前的树荫里,柳莺婉转的啼鸣,一会近,一会远,夹杂着灰喜鹊喳喳的叫声。林宜生还记得,两年前,他曾受邀在茶社隔壁的“单向街”书店讲过一次课。自从书店搬到了朝阳区的“蓝色港湾”之后,茶社的生意就一蹶不振。

每年清明前后,小院中那两株名贵的西府海棠到了花盛期,茶社的丁老板都不会忘记给宜生打电话。喝茶兼赏花,赏花顺便喝茶,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丁老板说话,有点爱咬文嚼字。他说,海棠花乃易逝之物,如果听任它在人迹罕至的小院里自行枯败,无异于暴殄天物。宜生笑道:“既然你这么喜欢海棠,为何不把店名改为‘海棠居’?‘曼珠沙华’这个名字,不好记,听上去也有些拗口。”丁老板想了想说,茶社的名号,是北大哲学系的一位女博士给起的。曼珠沙华,乃是《法华经》中的四大祥瑞之一,也被称作彼岸花。在小津安二郎的同名电影中,彼岸花意为“纯洁而忧伤的回忆”,很美。

楚云对门廊下那两株海棠没什么兴趣,她说,看海棠,还是得去潭柘寺。至于丁老板所津津乐道的“曼珠沙华”,在楚云眼中,也不过是寻常之物:“说白了它就是石蒜。按照迷信的说法,这种花是很不吉利的。”

一走进这个小院,楚云就望着院内墙角一棵百年垂柳呆呆地出神,目光随之变得有些清虚起来。这颗垂柳由锈迹斑斑的铁架支撑着,正在恹恹死去。长满树瘤和藓衣的枝干上绑着四五个白色的树液袋,通过细细的塑料软管和针头,向树身输送营养。看上去,这棵老树就像一个浑身插满了管子、处于弥留之际的病人,正将体内残存的最后一丝活气逼出来,抽出柔嫩的新枝,随风飘摇,在小院的一角洒下一片可疑的阴翳。

“濒死的枯树也能打点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楚云笑道,“只是不知道它心里是怎么想的。是这么强撑着活下去,还是情愿早一点死掉。仿佛是为了回答楚云的提问,一阵风过,稀疏的柳枝从屋顶的瓦楞上簌簌拂过,犹如一声寡淡的叹息。

相关评论

《月落荒寺》

让我们走进中年人的庸常世界

沐沁

看完了这部作品,我找来了德彪西的《月落荒寺》,滴滴点点的钢琴声送来,没有欢快,没有暖意,让我首次感受到钢琴所能带来的寂寥和疏离感,仿佛一切都是轻飘飘的,听完后,心脏连着听觉,都落停在半空中,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我想这也是和这本书神韵契合之处。

拿到书后,花了一个晚上粗略读完,然后再用一上午的时间研读了一遍,仍旧是若即若离的距离感,像是一个舞姿轻盈的女子,将脚步轻落在地面上,没有一点声息,也像极了寂寥的白月光照在荒寺上一样,软绵绵冷冰冰。

《月落荒寺》讲述的是发生在当下社会的故事,主人公林宜生是在北京五道口某理工大学任教的老师,以他为中心,大学同学周德坤夫妇、好友李绍基夫妇、赵蓉蓉夫妇等八人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朋友圈。貌合神离庸常的人际交往和关系,填充着他的生活,生活好似是失去了色彩的黑白默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某一个群体的中年人在现世中迷失自我,在繁忙中麻痹自我的现象。

故事的描写,不是大开大合,而是像中式山水画一般,把纸张铺开,旁边放上洗笔的清水,点一滴墨水在其中,会看到墨在水中一层层晕开,最后和清水浑然一体。格非在这本书的书写,前半部分是水滴晕开的过程,后半部分倒是像将录像的回放,晕开的部分又渐渐合体,最终回归到一滴墨的状态。

大学教授林宜生及其所形成的群体,算是比较成功的中年人,如果用阶层来估量的话,他这个朋友圈算是较为成功的中产群体了。但是当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生活,当忙碌像藤蔓占据了一个人的内心,好似这些藤蔓具有麻痹性,渐渐的吞噬了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和对生活的期许和好奇心。

台湾作家蒋勋曾说过:所有的生活美学都在抵抗一个字——忙。

忙,左边是心,右边是亡,如果心被永远的占据,被忙占据,那将是生命的悲剧——心的死亡。

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

格非用极为克制和平静的笔调,去书写和描画着生活中典型却又非典型群体:对小动物无限热心,却能够下狠手痛打保姆的朋友妻子;不安于当下平静生活而选择突破,最终却只剩下落魄的大学教授……大家好像都很忙碌,但又像是行尸走肉般,在这世间庸碌穿行。

年轻人容易怀才不遇,中年人容易中年迷失,格非呈现的是迷失的中年人百态:官场失意、婚姻不幸、中年丧偶、情感迷失……笔调冷静,让读者在一层轻薄的凉雾中穿行,一边走,一边作为旁观者,去品读和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等,如果一个人开始把任何事情都不当回事时,或许他自己也就不把自己当回事了。

在整个书写中,格非没有对哪一个角色进行评判,很自然的为每一个角色导引着走向,和故事发展的节奏,一个个可以独立的场景描写,构成了整体故事的梗概,用一条主线、数条支脉架构起整部书的框架,在可预见的中年危机中,仍有几个新生出现,大庇是对生命本身,对生活最深情却又最恬淡的思考吧:

比如主人公林宜生对楚云的态度;比如林宜生的儿子,下一代的生活状态;比如再遇楚云时,两个人都开启了新的生活;比如楚云一直担心的哥哥,也安然开启了一种可以抛头露面的生活。

就像老树出新芽般,在沉郁的描写中,在凄凉的薄雾中,作者仍旧让我们看到了即便身处迷失中,却仍旧保持生命本真的描写,比如作为教授的林宜生,态度坚决的拒绝了“递条子”招生的建议;比如受到创伤后的楚云,被一个骑行的记者搭救;比如林宜生儿子林伯远和女朋友之间若即若离的亲密关系,就是青春中最甜美的试探。

这也让读者不禁去思考,去自问,生命中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的就是像《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吗?当生命被无限琐碎占据,或许眼前就像是有一层迷雾,再难见到头顶最真切的月亮。

当所有成年人都在满地抓取六便士时,或许已经遗忘了头上的月亮。

“夜已渐深,霜露浓重……一阵酸楚梗在喉头,不由得满眼落泪”,读完,满眼泪水。

或许这就是这本书内敛的深意,让每一位读者在其中走一遭,然后带着泪水,去反思自己的庸常。

本期编辑

邰苏美雅

1
查看完整版本: 月落荒寺我们的存在即使如彩云易散琉璃